第409章 最好的时机(1 / 2)

('卢厂长索性站起来到他身边来看。

然后涂厂长嫌他挡住自己,也站起来了。

所以很快程时身边又围了一圈人。

程时讲完。

林雪霁把录音机关上,把刚才的录音放了一遍,确保录上了,才说:“吃点东西吧,不记着这一时,反正也讲不完。”

她给程时夹了几筷子菜。

程时点了点头,往后靠坐,问:“有什么想问我的么?现在可以问了。”

卢厂长小声说:“这些都需要很多研发改造费用,厂里的能力有限......”

每一项都是一个技术节点攻关。

要几家厂合作才行。

程时:“想办法向上头申请研发基金。”

卢厂长:“这个费用的问题一向是难题。我们申请过,但是上头没批。”

“那是时机不对。现在就是再申请的好时机。”程时看了一眼涂厂长,问,“明年辽省是不是有一条铁路要进行重载改造。”

涂厂长:“对,两个港口城市的,据说也是为了货运需求,好像已经批下来了。”

程时:“你们可以向上头申请校直机国产化升级研发基金,先搞25米钢轨的焊后校直,然后在本省这条铁路上试用。”

卢厂长意识到这是个奇人,然后跟技术人员围着程时就各种机械问题问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最后是涂厂长看不下去,说:“好了好了,你们也不能指望,程时同志一天就帮忙解决所有问题。有些问题,他回答了你们,你们就要回去自己做实验试试。”

卢厂长点头:“好的,好的,程时同志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我们以后有问题还可以请教。”

程时拿了一盒名片出来,技术人员都上来领,一下发掉了半盒。

涂厂长:“你什么时候的飞机去晋城。”

程时看了一眼传呼机:“那边已经在催我了。明早吧。还没订机票。”

中午程时去酒店放了个行李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去车辆厂了。

既然是要求提速,那肯定不是光铁轨要升级,车头,车厢,整个系统都要升级。

这个时候的车辆厂还没有形成南北差距。

喜都车辆厂承接了部里的许多研发和改造。

比如25z型准高速客车的研发与量产。就是开发构造时速达到160公里的准高速列车。

程时看见面前还只是个雏形的列车,有些感叹。

他要是现在跟他们说:“你们厂生产的列车,以后能以400公里的时速在祖国大江南北穿梭。”

大家肯定以为他在说梦话。

起步总是比较艰难的。

所以他小心一点,务实一点,没有坏处。

涂厂长说:“我们现在有几个大问题。第一就是减震,第二是制动,第三是减小车厢重量的同时要增加强度。最后一个我们知道,是材料的问题。前面两个就真的把我们难倒了。这么大体积的东西,速度这么快,要保证旅客在车上的舒适度,这个减震就是个大难题。虽然我们已经在研究怎么让铁轨的起伏更小,可是在那个速度下,很小的起伏都会造成很大的波动。”

程时说:“但凡地面运行的车辆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汽车虽然大部分时速到不了160公里,但是减震的方法可以借鉴。英吉利已经用在火车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