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美食难遇》(1 / 2)
('营地外的空地上,几堆篝火正烧得旺,龙山人围着篝火忙碌着处理猎物。他们对肉食向来挑剔,从不会见着动物就往嘴里塞:路边采的野草莓、蒲公英,河里捕的银鳞鱼,偶尔会洗净了生吃,尝个新鲜;但要是狩猎来的鹿、野兔,或是像大蜻蜓这样的“大猎物”,总得好好料理,要么用树枝串着架在火上烤,听着油脂滴在火里“滋滋”响,烤到外皮金黄酥脆;要么裹上湿润的树叶,埋进烧红的炭火里焖,掀开树叶时满是带着草木香的热气。
这次缴获的大蜻蜓,他们也没例外:两个壮实的龙山汉子搬来几块扁平的石头,架在火上烧得发烫,另几人则把处理干净的大蜻蜓摆在热石头上,有的还往蜻蜓身上撒点晒干的野盐;还有人干脆把蜻蜓埋进滚烫的沙子里,只露出一点翅膀尖,时不时用树枝扒拉两下沙子,动作麻利又熟练,很快就有焦香飘了出来。
那股焦香裹着烟火气,顺着风飘进营地,刚好被路过的包天喜闻了个正着。谁不知道包天喜是出了名的“吃主”?天上飞的鸽子、地下跑的野兔,哪怕是水里游的泥鳅,他都能说出七八种吃法。可烤大蜻蜓这玩意儿,他还是头回见。
他站在原地,顺着香味往火边望,只见火旁的石头上,几只大蜻蜓烤得外皮发黑,翅膀早就被撕掉了,露出里面嫩白的肉,油脂正顺着石头往下滴。
包天喜的喉结忍不住上下滚了滚,口水差点顺着嘴角流下来,脚步不由自主地往火边挪了两步。可刚走没多远,他又停住了:上次在山里吃石蛙,差点没中毒送命,这大蜻蜓看着比石蛙还凶,万一也有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心里的馋虫一个劲地往上冒,可理智又让他不敢轻易下手,只能站在原地盯着烤蜻蜓犯愣。
就在这时,班玛多吉提着个兽皮酒壶走了过来。他跟火边的龙山人熟稔地打了个招呼,还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然后把酒壶递了过去。壶里的青稞酒早就喝光了,现在装的是曲木戈武从古猿洞里找到的古猿果液,颜色呈淡淡的琥珀色,倒出来时还带着股清甜的果香。
龙山人接过酒壶,仰头抿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当即笑着拍了拍班玛多吉的胳膊,还说了句龙山话,看那神情,显然是对这果液赞不绝口。
杰美青缘刚处理完伤口,转头就看见包天喜站在火边“望眼欲穿”的样子,忍不住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胳膊,笑着说:“别在这儿纠结了,这大蜻蜓能吃。咱们小时候在树上抓的知了、田埂上逮的蝗虫,不都是这样?满是蛋白质,营养着呢,吃了还能补力气。”
这话像把钥匙,一下打开了包天喜的记忆匣子,他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去柬埔寨考察吴哥窟的事。
那天从金边往素昆赶,路上全是尘土,车刚停下,就有不少妇女挎着竹篮围过来,篮子里装着黑糊糊的东西,用竹签串着,看着怪吓人的。他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差点吓一跳:竟是些浑身长着黑毛的大蜘蛛,腿上的绒毛还清晰可见,却被当成零食卖给游客。
当时的导游兼翻译是个当地姑娘,见他惊讶,笑着解释:“我们柬埔寨人都爱吃这个,这蜘蛛比蚂蚱、蟋蟀香多了,嚼着还带劲。”包天喜当时就纳闷了,忍不住问:“现在不都提倡保护动物吗?你们这么抓蜘蛛吃,不犯法?”
导游摆了摆手,笑得一脸轻松:“放心吧,素昆的蜘蛛繁殖得可快了,跟海里的螃蟹似的,怎么抓都抓不完,根本不用怕抓绝了。而且这蜘蛛不光好吃,还能治病呢,家里老人后背疼,小孩喘不上气,喝几口蜘蛛泡的酒,很快就好了。要是裹点盐和大蒜,用滚油炸透,那外壳脆得能咬出响,里面的肉嫩得很,可是咱们这儿的无上美食!”
虽说导游的话听着像广告词,可“无上美食”四个字还是让包天喜动了心。他当时也是好奇,当即掏了50块人民币,买了两盘炸蜘蛛,还顺便买了几瓶蜘蛛酒。等着炸蜘蛛的时候,他还跟小贩聊起了生意:“你这蜘蛛卖得怎么样?一天能卖多少?”
小贩笑得眯起了眼,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两百个!这蜘蛛得现抓现炸,用木柴生火,平底锅慢炸,才能保住新鲜味儿。好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来素昆,就为了吃这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