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初夏的雨(2 / 2)
“周叔,三大爷,二大爷,快来帮忙!”傻柱把盆往石桌上一放,袖子卷到胳膊肘,“槐花说想吃荷叶饼,我和了点面,你们帮着摘点新鲜荷叶去,雨里的荷叶最嫩!”
槐花眼睛一亮,从窗台上跳下来:“我去我去!张奶奶说后院的荷塘长了新叶!”她抓起墙角的小竹篮,蹬着雨靴就往后院跑,帆布鞋踩在积水里,溅起一串水花。
周阳笑着摇摇头,拿起墙角的伞:“我跟你去,当心滑。”
后院的荷塘不大,雨水落在水面上,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圆晕。新抽的荷叶卷着边,像翠绿色的小喇叭,贴在水面的老叶则盛着晶莹的雨珠,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槐花踮着脚够最边上的嫩叶,周阳伸手帮她摘了片巴掌大的,叶片上的雨水顺着指尖往下滴,凉丝丝的。
“够了够了!”槐花把荷叶往篮里装,“傻柱叔叔肯定能做一大摞,张奶奶、李爷爷都能分到。”
回到前院时,二大爷正蹲在石桌边看傻柱揉面,手里还攥着片荷叶玩:“你这面和得太软,得加点干面,不然包不住菜。”
“您懂啥,”傻柱头也不抬,“软面饼才好吃,卷菜不硌牙。”他揪起块面团,在手里搓成球,又摁成圆饼,动作麻利得像模像样。三大爷蹲在旁边,用智能小铲扒拉着面盆边的碎面:“我刚算过了,这盆面五斤四两,能烙三十张饼,荷叶摘了十二片,一片包两张,正好够咱院十四口人吃,还能剩两张给晚来的。”
许大茂扛着个大箱子进来,裤脚全湿了,箱子上印着“智能和面机”。“周叔,厂家新寄的样品,能自动揉面发酵,还能调软硬!”他把箱子往地上一放,拆开包装,“傻柱,试试这个,比手揉的匀。”
傻柱探头看了看,撇撇嘴:“机器哪有手揉的香?我这手艺,可是跟我妈学的,老辈传下来的法子。”话虽这么说,还是好奇地凑过去看许大茂组装机器。
槐花把荷叶摊在石桌上,用纸巾擦干表面的水,忽然指着荷塘方向喊:“快看!有青蛙!”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荷塘边的草丛里,一只绿皮青蛙蹲在荷叶上,鼓着腮帮子“呱呱”叫,雨水顺着它光滑的背往下滑,像穿了件水晶衣。二大爷的画眉鸟听见叫声,也跟着“啾啾”应和,一鸟一蛙,倒像在对唱。
“这青蛙通人性呢,”三大爷笑着说,“知道咱要做荷叶饼,来凑个热闹。”
傻柱已经把面擀成了薄饼,用荷叶一包,放进蒸锅。“等着吧,”他拍了拍手,“蒸出来带着荷叶香,保准你们吃三张大的还想吃!”
雨还在下,屋檐的水流成了帘,石桌上的智能和面机转得嗡嗡响,画眉鸟和青蛙的叫声混在一起,槐花趴在窗边数雨滴,周阳坐在廊下看三大爷给郁金香盖防雨罩,许大茂蹲在地上研究和面机的说明书——这雨天,倒比晴天还热闹几分。
荷叶饼蒸好时,雨正好停了。傻柱揭开蒸锅的盖子,白汽“腾”地冒出来,裹着荷叶的清香漫了满院。一张张饼透着淡淡的绿色,边缘还印着荷叶的纹路,像被春天吻过的痕迹。
“张奶奶,李爷爷,开饭咯!”槐花挨家挨户敲门,小竹篮里装着叠好的荷叶饼,上面放着块卤牛肉。张奶奶拄着拐杖出来,手里攥着许大茂送的智能定位器,屏幕上显示“距离厨房5米,安全范围”。
“咱槐花越来越能干了,”张奶奶接过饼,往槐花兜里塞了颗水果糖,“这饼闻着就香,比我年轻时候供销社卖的好吃多了。”
李爷爷推着轮椅出来,腿上盖着三大爷织的毛线毯:“傻柱这手艺,不去开饭馆可惜了。”
“开!”傻柱端着一大盘炒好的土豆丝出来,嗓门洪亮,“下周就挂牌,就在胡同口那间空房,周叔都帮我问好了,租金便宜,还能申请创业补贴。”
二大爷啃着饼,含糊不清地说:“我去给你当门童,管吃就行,顺便遛鸟。”
“您可别,”傻柱笑着摆手,“您那画眉鸟一叫,客人全被吓跑了。”
“嘿你这小子——”二大爷作势要拍他,手举到半空又放下,自己先笑了。
三大爷拿着计算器,边吃边算:“房租每月三千,水电费两百,面粉菜钱每天五十,按每天卖五十张饼算,每张赚五块,一个月能挣……”
“老纪你别算了,”周阳笑着打断他,“开业第一天,院里人都去捧场,先把成本挣回来再说。”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视频,镜头对着桌上的荷叶饼:“家人们看过来!胡同里的老味道,荷叶饼卷土豆丝,明天傻柱饭庄试营业,评论区抽十个粉丝送免费套餐!”他举着手机转了圈,把院里的笑声、雨声刚停的屋檐滴水声、画眉鸟的叫声全录了进去。
槐花坐在张奶奶旁边,帮她把饼卷好递过去,自己手里的饼却没怎么动,眼睛直瞅着科普角的方向。周阳看出她的心思,揉了揉她的头发:“想去看你的画?”
槐花用力点头:“老师说获奖的画能在区文化馆展出,我想把它装裱起来。”
“这有啥难的,”许大茂听见了,凑过来说,“我认识做智能画框的厂家,能自动调光防潮,还能连手机看画的状态,要不要给你订一个?”
“要!”槐花眼睛亮起来,“能印上咱们院的照片吗?我想把大家都画上去。”
“没问题,”许大茂比了个“ok”的手势,“把照片发我,厂家能直接印在画框边上,智能感应的,晚上还会发光。”
三大爷啃完最后一口饼,把计算器揣回兜里:“我刚算好了,装裱画框最多花两百,比买现成的划算。许大茂,你让厂家打个折,就说咱院是老客户。”
“放心吧三大爷,”许大茂拍着胸脯,“我让他们送个保养套装,能防蛀防氧化,保准挂十年跟新的一样。”
雨停后的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老槐树的叶子上还挂着雨珠,风一吹就往下掉,像撒了把碎钻石。二大爷的画眉鸟对着阳光叫得欢,三大爷蹲在花池边,给刚种的郁金香盖遮阳网,傻柱在厨房刷锅,哼着跑调的歌,许大茂低头编辑着视频,槐花趴在石桌上,用许大茂送的智能画板画新的草图——画里的四合院,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每个人手里都举着荷叶饼,天上的太阳旁边,还飘着朵小雨云。
傻柱饭庄开业那天,胡同口挂起了红绸子,许大茂送的智能灯笼闪着暖黄的光,上面的“开业大吉”四个字会随着人流变色。三大爷早早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手里攥着个小本子,见人就念叨:“傻柱这饭庄,干净卫生,用料实在,荷叶饼用的是后院的新叶,菜是早市现买的,童叟无欺……”
二大爷提着鸟笼在旁边站着,画眉鸟叫得比平时响亮,时不时有路人被鸟叫声吸引,停下脚步看招牌。“里面请里面请,”二大爷往店里引,“尝尝咱胡同的老味道,不好吃不要钱!”
周阳帮着招呼客人,见着老街坊就递烟:“多提意见,回头让傻柱改进。”槐花和张奶奶坐在靠窗的小桌,槐花负责给客人端菜,张奶奶帮着收碗筷,祖孙俩笑得合不拢嘴。
许大茂扛着摄像机在店里转,镜头对着刚出锅的荷叶饼:“家人们看这色泽!刚摘的荷叶裹着,饼皮暄软,卷上土豆丝和卤牛肉,一口下去满嘴香!点击下方链接预约,到店送酸梅汤一杯!”
傻柱在厨房忙得满头大汗,白色的厨师服湿了大半,却笑得满脸通红。“周叔,再来十张饼!”“三大爷,给那桌算便宜点,是隔壁胡同的老王!”“槐花,端两碗小米粥过去,客人要的!”
忙到晌午,客人渐渐少了,众人坐在空桌旁歇脚。傻柱端着碗绿豆汤出来,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碗:“累是累,可心里舒坦!刚算的账,一上午挣的够交三天房租了!”
三大爷掏出小本子晃了晃:“我记着呢,收入六百八,成本两百三,净赚四百五,照这势头,一个月能挣一万三,除去房租水电,能落九千多。”
“还是老纪会算账,”二大爷逗他,“不如你别种花了,来给傻柱当账房先生。”
“那可不行,”三大爷宝贝似的把本子收起来,“我的郁金香快开花了,哪有空管这闲事。”
槐花趴在桌上,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忽然说:“傻柱叔叔,我画了张画,想挂在店里。”她从书包里掏出画纸,上面画着饭庄的招牌,底下站着院里的人,每个人都笑得露出牙齿,天上飘着荷叶形状的云。
“太棒了!”傻柱抢过画,小心翼翼地抚平,“这就找钉子挂上,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许大茂凑过来看:“画得真像!我给你做个智能画框,晚上亮灯的那种,保证客人一进来就看见。”
周阳看着画,又看看眼前的人——三大爷数着豆子似的算钱,二大爷逗着鸟哼小曲,傻柱擦着桌子哼歌,槐花趴在旁边涂涂画画,许大茂举着手机拍不停,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角落唠家常……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空气里飘着荷叶饼的香,混着老槐树的清新,像杯刚沏好的茉莉花茶,熨帖得人心头发软。
入夏后,文化馆的画展如期开展。槐花的画挂在“童趣区”,画框果然是许大茂订的智能款,边框印着四合院的照片,晚上会发出淡淡的暖光。画里的荷叶饼冒着热气,傻柱举着锅铲大笑,三大爷的账本翻开着,二大爷的鸟笼挂在老槐树上,画眉鸟的翅膀张开着,像在唱歌。
周阳带着院里的人去看展,张奶奶拄着拐杖,李爷爷推着轮椅,三大爷特意穿了件新衬衫,二大爷把鸟笼擦得锃亮,傻柱的厨师服还带着点面粉味,许大茂举着相机拍个不停。
“快看,是我的画!”槐花拉着张奶奶的手跑过去,画框旁边的电子屏上滚动着一行字:“作品名《幸福的味道》,作者:槐花,10岁,指导老师:周阳。”
“咱槐花出息了!”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条缝,伸手摸了摸画框,“这光真好看,晚上也能看见画呢。”
有个戴眼镜的老师走过来,看着画点头:“这画充满生活气息,把老北京胡同的烟火气画出来了,细节特别真实,比如三大爷手里的账本,傻柱围裙上的面粉渍……”
三大爷听见这话,挺了挺腰板,故意把手里的小本子亮了亮:“那是,咱这日子过得真实,画出来才好看。”
二大爷把鸟笼往画旁边凑了凑:“你看这鸟,画得跟我这只一模一样,槐花这眼神,真毒!”
傻柱站在画前,挠着头嘿嘿笑:“早知道画我好看点,把我画得有点胖……”
许大茂举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这张必须发朋友圈,配文‘咱院的小画家,未来可期’!”
周阳看着被众人围着的槐花,她正给那位老师讲画里的故事:“这是三大爷,他种的郁金香可好看了;这是傻柱叔叔,他做的荷叶饼最好吃;这是周爷爷,他总帮我改画……”阳光透过美术馆的玻璃顶照在她身上,小小的身影透着股认真劲儿,像株迎着光长的向日葵。
回去的路上,槐花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手里攥着画展的纪念证书。二大爷的画眉鸟在笼里叫,三大爷跟在后面算来回的车费,傻柱和许大茂讨论着给饭庄加道新菜,张奶奶和李爷爷慢悠悠地走着,说笑着回忆年轻时候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