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几大名校公然抢人】(1 / 1)

大厅里的高校老师,此刻分为两批。

白天参与审稿那些教授,负责跟B组一等奖沟通。

而今晚才出现的这批,全是有招生话语权的领导,负责跟A组一等奖选手接洽。

比如金陵大学,就来了一位招生办科长,代表着招生办主任出席。

清华来的是中文系主任,即上午接到阁非电话那位。那个时候他正在等飞机,半下午刚飞到魔都,明天还要飞去办其他事情。

复旦来的是中文系副主任,下午从家里开车过来的。

这些人,只看27位A组一等奖文章,然后从其中挑选自己满意的。

他们全都盯上了陈贵良!

陈贵良和其他选手一起走进大厅,没有急着去跟谁接触,而是仔细查看有哪些大学。

有分量的高校来了十所:清华丶北大丶复旦丶南开丶武大丶南大丶厦大丶中山丶北师大丶华师大。(章末有高校投票。)

另外还有陪跑的艺术类院校,获奖者可以去读他们的编剧等专业。

陈贵良看明白之后,直奔清华而去。

清华王主任那张桌前,已经有两人在谘询。陈贵良也不着急,站在旁边听他们说什麽。

一位获奖者问:「王老师,今年清华能降分多少?一共有几个名额?」

王主任回答说:「我们会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列入清华的招生重点关注名单。但暂时还没有降分政策,如果你们过了清华录取线,只要第一志愿报清华,就有很大的机率被录取。」

这个答案,也不算完全无用。

确实有人勉强过了录取线,却最终无法被清华录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新概念一等奖就有优势了。

听说没有降分政策,两个获奖者顿时兴致缺缺。

又聊几句,便鞠躬告辞。

「陈贵良同学!」

清华的王主任,看到陈贵良站在旁边,居然主动喊他的名字,生怕陈贵良不过来交流。

「王主任好,」陈贵良问候一声,「王主任认识我?」

王主任笑道:「看了你参赛时的免冠照。有没有兴趣来我们清华?」

陈贵良说:「我的学习成绩,距离清华还有点远。」

「你平时能考多少?」王主任问。

陈贵良说:「二本没问题,有时候能过一本线。高考前再努努力,或许可以考普通重点。」

「这样啊,」王主任仔细想了想,「你那篇文章,我和清华的刘老师都非常喜欢。虽然暂时我们没有降分政策,但开校之后可以再讨论。你也知道,高考招生是大事,一个两个老师说了不算,必须要开会进行集体表决。」

「我明白,谢谢王主任。」陈贵良道。

王主任说:「你留一个电话,随时保持电话畅通。如果学校讨论有结果,我会在自主招生考试前一周通知你。」

陈贵良写下自己的小灵通号码,又害怕这玩意儿不靠谱,再写下边关月的手机号,还括号备注为「紧急联系人」。

王主任笑眯眯收好电话号码。

刚才跟陈贵良简单沟通,王主任已经心里有底了。他虽然无法搞到免试名额,但学校开会讨论时,应该能申请到极为优惠的条件。

比如,陈贵良过了一本线或重本线,就可以被清华特招进去。

这玩意儿得双向发力,王主任尽量争取,陈贵良尽量考好。

否则的话,王主任再争取都没用。韩韩那种高中挂科一大堆的,就算文章写得再好,清华也不可能录取。

陈贵良刚刚离开,又有获奖者上前。

那获奖者直接拿起桌上的笔,写下自家的座机号码,又写下班主任的手机号:「王主任,我没有手机,打座机也可能家里没人。这是我班主任的手机号,如果打不通座机可以打手机。」

「那个……」

王主任话到嘴边又收回,点头道:「行,有消息我就通知你。但清华没有降分政策,这位同学可以去其他学校看看。」

那获奖者疑惑道:「刚才你不是说清华还要再开会讨论吗?」

王主任哭笑不得,这玩意儿还没法解释,难道说专门为特招陈贵良开会?

王主任模棱两可道:「开会也不一定有结果,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你平时考试成绩如何?」

「稳过重点线,如果发挥得好,清北复交也有希望。」那获奖者说。

王主任微笑鼓励:「那祝你高考超常发挥。」

陈贵良已经来到北大那边。

北大对新概念极为重视,直接来了一位社科部部长。

桌上有名牌,写清楚名字和职务。

陈贵良问候道:「程部长好。」

「陈贵良是吧?你平时成绩如何?」程部长笑得和蔼可亲。

陈贵良认真回答。

程部长说:「你那篇文章写得很好。今年北大只对新概念降20分录取,但如果你走自主招生的话,我可以给你降分到重本线。只要你过了重本线,北大直接录取!」

「我尽量。」陈贵良道。

程部长害怕被复旦抢人,又补充一句:「其实吧,你只要过了一本线,也是有很大机会的。有些事情可以变通,到时候再开会讨论。」

他有九成把握,给陈贵良申请一本线录取。

但话不能说太死,万一出现意外呢?

「谢谢程部长。」

「留个联系方式吧。」

就在陈贵良写电话号码时,站他后面的获奖者都听傻了。

同样是一等奖,为啥给他特别优待?

等陈贵良离开,这人立即上前:「老师,我轻轻松松过重本线的。」

敢跑来清华北大谘询的,除了陈贵良之外,哪个不是稳过重本线?

程部长说:「降20分。」

「凭什麽他不一样?不公平!」这位获奖者心怀不满。

程部长道:「等获奖文章公布之后,你可以去欣赏一下陈贵良同学的作文。」

陈贵良又溜达到复旦那边。

「汪主任好。」

「陈贵良是吧?平时成绩如何?」

「保底二本,冲击一本。」

「那没问题了,来我们复旦吧。过了本科线就录。」

「啥?」

「就算你只过了三本线,复旦也录你。三月份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我发几份往届试题给你做参考。」

在复旦这里谘询的人,可比清北那边多得多。

毕竟,不是谁都能考超高分。

汪主任说「三本线都录」,直接把其他获奖者听傻了。

北师大的阎所长就在隔壁桌,她生怕陈贵良被抢走,当即起身走过来:「陈贵良同学,只要你参加北师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可以不看高考分数录取!」

在北师大谘询的获奖者也傻了。

刚才不是说只降三十分吗?

「阎所长,你怎麽老跟我抢人?」汪主任不高兴道。

阎所长说:「我们一向重视新概念大赛。去年只有18个自主招生名额,其中7个名额都给了新概念。今年给一个免试名额怎麽了?」

汪主任懒得跟女人争吵,对陈贵良说:「陈同学,你可以仔细想想,复旦的情况是最适合你的。你既然稳上二本,还能冲击一本,那免不免试都无所谓。你高中苦读三年,付出那麽多心血,免试简直浪费你的努力。是不是这个道理?」

阎所长说:「高考还是有风险的,万一发挥失常呢?」

汪主任道:「人家保底二本,就算发挥失常,难道三本都考不上?复旦只是要求他上本科线。」

复旦和北师大,历来是跟新概念合作最紧密的。

这两所学校派过来的领导,对获奖者有着极大的招生自由度。甚至都不用继续请示上级,就可以破例给出超优渥条件。

阎所长今年40岁,齐耳短发,戴着眼镜。

她就像一个知心阿姨,拉着陈贵良的手说:「我们北师大,对才子是非常重视的。不止是把你招进去,进了大学以后,还会关注你的后续发展。像什麽入党啊,参加学生会啊,这些都是有优待的。」

好嘛,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陈贵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感谢阎所长的重视!」

汪主任急了:「复旦也有优待,陈同学你不要担心。」

厦大和华师大,对新概念的招生政策倾斜,仅次于复旦和北师大。

华师大的陈主任也坐不住了,走过来说道:「陈同学,你可以来我们学校。也是不看高考成绩,而且文科专业随便挑,进了大学还另有优待!」

「华师大给什麽政策,我们厦大都可以给。」厦大的高教授说。

由于这四所学校的支持力度最大,因此谘询他们的获奖者也最多。

此刻见四所大学公然抢人,已有十多个获奖者陷入呆滞状态。

米兰在复旦的桌子旁,罗堇在北师大的桌子旁。

他们走到一起,面面相觑。

「陈贵良到底写了什麽东西?」罗堇难以理解。

米兰迷糊道:「应该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文章。」

其他获奖者,也窃窃私语丶议论纷纷:

「这人谁啊?几所大学抢着要。」

「我也不知道啊。」

「他跟我一个考室的。写作文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站他旁边。」

「我知道,这人叫陈贵良。我认识一个来帮忙的往届获奖选手,他说陈贵良的文章轰动了评委组。明天颁奖之后,还要专门开一场文章研讨会!」

「研讨会?专门研讨他的作文?」

「好像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去旁听,到时候还有媒体记者要来。」

「疯了吧?」

「草,我先前在北大那边谘询。你们知道北大给他什麽待遇吗?」

「什麽待遇?」

「只要过了一本线,北大就可以录取他。」

「一本线读北大?你开什麽玩笑!」

「第一届和第二届还能保送呢,一本线为什麽不可以读北大?」

「清华也留了他的电话,说是开学以后就讨论破例给名额。」

「谁知道他写了什麽文章?」

「我知道,他用古文写的。」

「你听谁说的?」

「一个来帮忙的校友。我那学长是第三届一等奖,这次负责监考陈贵良他们考室。」

「……」

A组一等奖拢共就27人,又全部聚在这间大厅,私底下消息传得特别快。

不到十分钟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了陈贵良的基本情况。

同时他们也更加好奇,陈贵良的作文得好到什麽程度?才能引来几大名校下场抢人。

萌芽编辑胡玮时,站在大厅门口笑起来。

新概念和《萌芽》又有新的话题人物了,他们已经联络媒体,明天就可以开始宣传。

现在的陈贵良,关乎很多人丶很多单位的利益!

——

(感谢Kevin道人的盟主打赏。也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一下子冲上去十多位。)

这里来一个章节说投票,一人只能投一次,得票最多的大学,陈大侠优先考虑——

清华。

北大。

复旦。

南开。

武大。

南大。

厦大。

中山。

北师大。

华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