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子弹,送别(月(2 / 2)

朱建业也是好久没见到了,朱老询问了一下他妻子身体的状况,去年被朱老和方言救治过来后,现在恢复的还不错,已经可以下地并且简单的完成日常的家务了。

虽然恢复不到以前运动员的水平,但是基本上像是个正常了。

感觉也没聊一会儿,就有人来通知朱建业可以带人去上车了。

众人于是跟着朱建业一起朝着站台走去,这年头送人是可以去站台的,但是需要买送人的票,很便宜几分钱的样子。

不过朱建业在这里是领导,门口查票的人直接就放他们进去了。

上次来送人还是送二姐去上海。

这次也是差不多的行程。

只不过上次是硬卧,这次是软卧。

1978年的绿皮火车软卧车厢,算得上是铁路出行里的“稀罕物”整个车厢漆着亮闪闪的墨绿色,跟硬座车厢比起来,窗玻璃擦得更透亮,连车门上的铜把手都擦得泛着暖光,一看就不是给普通乘客坐的。

踏上车厢时,先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着点老木头的香气。

软卧车厢的地板铺着深棕色的木质条板,缝隙里干干净净,没半点硬座车厢常见的瓜子皮、烟头,连脚步踩上去都只有轻轻的“咚咚”声。

车厢里是“包厢式”的布局,每间软卧包厢占了两排位置,左右各一张上铺、一张下铺,四张铺位围着中间一张小小的方桌,桌腿是金属的,桌面铺着浅灰色的塑料布,边角磨得有些发亮,却没半点划痕。

铺位比硬卧宽不少,下铺能稳稳坐下两个人,铺面上铺着洗得发白却平整的蓝白条纹粗布床单,枕头是荞麦皮的,套着同色系的枕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软卧的卧具都是提前在车站洗衣房烫过、晒过的。

朱老坐在下铺,黄铜栏杆上挂着个小小的布口袋,里面装着一本《旅客须知》和两张迭得整齐的粗布擦手巾。

“比去上海的硬卧讲究多了。”方言说道。

朱建业笑着对方言说道:

“你这个级别,也可以买软卧票了。”

方言一怔,对啊……

可惜自己已经升级到坐飞机了。

又在这里说了几句,火车就要开动了,方言他们和朱老道别,朱老对着方言说道:

“我回去就会把医案寄一些过来,到时候你和济民一起看看。”

方言和孟济民双双点头。

孟济民和朱老以及陈幼清告别:

“师兄,回去路上照顾好师父!”

陈幼清摆摆手:

“知道知道,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

接着朱老又对着方言提醒道:

“王慧媛的病,你跟老陶多盯着点。下次复诊要是舌苔还有黄腻,就该除湿了,我认为脾湿不除,攻毒药劲就散不开。”

方言听到后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接下来朱老笑着说道:

“下次我再来就该是你孩子办满月酒了。”

方言笑着说道:

“行,到时候我一定通知您!”

这会儿朱建业招呼众人:

“车要动了,快下去吧!”

这时,车厢外传来列车员的哨声,“呜——”的长鸣穿透站台的嘈杂。

方言他们赶紧下车,刚下来后,铁轨就开始微微震动。

“一路顺风!”方言对着车上的朱老和陈幼清挥手,其他人也纷纷挥手告别。

很快,火车就缓缓动了起来,墨绿色的车厢像一条长蛇,慢慢往前滑。

接着火车越开越快,车窗里的人影渐渐变小。

等到再也看不到后,朱建业对着众人招呼:

“走吧!”

方言回过神来,然后招呼其他人也跟上,接着众人出了车站,和朱建业告别后上了车。

家里还有个金无病在等着他拍照呢。

开车回到家里,金无病已经拍完了方言放在书房里的证书,正在和二姐闲扯美国旧金山的生活。

二姐听到后直接滤镜破碎,没想到他们那边的日常和自己心目中的美国完全不一样。

金无病看到方言回来了,立马就过来要合照。

他让方言坐在书桌后面,然后他站在方言身边,乐得像个傻子似的,让专业摄影师小姨子拍了好几张。

说是要排出《教父》的那种质感。

小姨子没看过那玩意儿哪里知道什么质感,按快门就完了。

拍完过后,方言看了下时间,也要到十一点了,下午得去接见那九个东北来的专家,这会儿还有空,他于是给廖主任那边打了个电话过去。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00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