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1)

东北局副主席林枫看着车说道“车倒是不大,比十轮大卡短多了,估计拉个一两吨吧。

不过真要是有一万辆的话,咱们东北也足够用了,这下其他地方怕是要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工人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卸下来一辆,高岗一看“嗬,车厢都是满的,这是装了些什么?都堆起来了。”

很快就有人上去检查“备用轮胎六条,工具箱,这一大箱是配件,这个木架箱是什么?”

高岗的秘书赶紧招呼高岗的司机“不是说方向盘上有清单吗?去看看。”

好家伙,司机进驾驶室把方向盘上的清单以及两本册子拿下来,常委们一看,倒吸一口凉气,差点没把牙都冻掉。

清单上不光有轮胎,工具,还有摩托车两辆,200升一桶的油料十桶,其中柴油八桶,汽油两桶,分别给汽车和摩托车用的,让他们注意区别,别搞错了。

除了这些,还有半吨的糖,半吨的食用油。

“不对吧,光这些东西都快五吨了?而且什么时候有烧柴油的汽车了?”

这个年代卡车的功率还在一百多马力的汽油机上挣扎,连美国人都还在开汽油卡车。

林枫的疑问不是他一个人的,很快几位常委就开始亲自动手清点,车厢中的物资与清单一模一样。

高岗拿过司机手中的两本册子,一本是说明书,一本是维修手册,上面的字体与中央前段时间下发的字体简化推广通知一模一样。

虽然对他们这些学繁体字的人来说有点缺胳膊少腿,但想要看明白也不困难。

翻开说明书第一页,高岗看到的就是一行大大的红字此车针对极寒地区特别定制,请使用者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如使用者不按规程作业,造成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负责。

几个常委面面相窥,李富春感叹道“难为中央还真是为我们想得周到,这车居然能在最低温度零下35度使用。”

现在的温度还不到零下二十度,高岗把说明书递给司机“你上去,按照说明书说的,把车开起来看看。”

司机看了车厢里满满当当的货物“高书记,要不要先把货卸下来?”

高岗考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卸一点吧,那十桶油留在上面,差不多有两吨了。”

高岗这时候也有点心疼了,北京搞后勤的这些败家子,四五吨的货就这样堆在车厢里,也不怕把车压坏了,现在这些精密零配件,轮胎咱们国家都生产不了,回头得发电报好好骂他们一顿。

司机先是围着车转了两圈,检查车子外观看一切正常,然后上车开始捣鼓,一直过了十多分钟,高岗等人都开始不耐烦了,司机突然开始打火,“轰”的一声,车子就发动了起来。

“居然一打就响了?”

林枫满脸的不可思议,这年头就是美国佬的车,可靠性也就那样,特别是做牛做马的货车,经常折腾半天是常有的事。

隔着玻璃都能看到司机一脸兴奋,伸手伸脚适应几下之后,车子动了起来。

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闻天摸着下巴“我怎么感觉这车没费一点劲呢?”

笑话,广西山区拉二十吨木头爬山涉水的车子,要是在平地上拉两吨就费劲那才是真完蛋了。

其他几人也看出来了,林枫看着车子在司机手中绕一一圈又一圈,说道“美国佬的十轮大卡拉上两吨可没这样轻松。”

李富春笑道“十轮卡车限重是三吨,这车不知道限重是多少?”

高岗连忙开始翻另一本说明书“1.49吨?1.5就1.5,搞个1.49是什么意思?”

1.49这个数字搞得几人都迷惑起来,这车怎么也不像只能拉1.49吨的样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