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1)
说完主席抽出一张图纸“你看看吧,这是中央对香港的规划图,要求是三年之内完成所有工程,想来想去,也只有你才有可能完成。”
高岗往这张规划图上一看,不可置信的看向主席“六百万平方米的展销馆?”
主席点了点头“对,还有码头,港口,道路,仓库,酒店,美食街,公园,游乐园,办公楼,中央预计总投资将超过一千亿新币,当然,不是一次性投入。”
高岗的手有一点抖“这是准备走资本主义道路?”
主席被他气笑了“窗口,作为一个对外交流做生意的窗口,这些都算是配套设施,人家上门来做生意,衣食住行都是赚钱的买卖,不准备好怎么行。”
看高岗一脸迷惑,主席耐心给他解释道“现在全世界都在对我们执行封锁,但我们自己不能闭关锁国,所以才有了这个香港国际自由贸易城。
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买东西卖东西,我们就提供港口码头仓库衣食住行这些服务。
当然,自己国内的工业品,特色农产品也会拿过去卖,赚的钱再投资国内的教育,道路等。
香港有基础,地形也适合管理,中央就选中了这块地方。”
看到高岗一脸的若有所思,主席指了指他“你跟苏联人做生意有经验,这么重要的地方,级别不够也挑不起来,中央才考虑交给你,你要是实在不愿意,过来做政协主席也行。”
书记处是打定主意了,这些热衷挑起权力斗争的干部,都会把他们分隔开,或者调往跳不动的位置上,如果有愿意去做生意的也不勉强,带上一批伤病退伍人员去新建的工厂搞员工股份制也行。
高岗沉默了一会,开口说道“既然不急的话,这份规划图我能带走吗?”
主席点了点头“这是绝密文件,注意保密。”
高岗收起桌子上的规划图,想了想“中央能安排小邹同志去一次东北吗?”
主席好奇的问道“让他去东北干什么?”
高岗低头沉默了一会“国家在马鞍山和重庆投资新钢铁厂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但东北一旦开战,就近补给毕竟还是方便一点。
日本人走的时候拆走了不少东西,苏联人又一刮了一遍,虽然大家在努力恢复,但一些机器没有,有的配件也不够,不指望全部更新,至少补充一些配件让鞍钢先运转得顺畅一点。”
主席想了一下,摇了摇头“你有没有考虑过,修这种落后的设备可能比全面更新更麻烦?”
主席也是听过邹临天说过修不如换,换不如买的,而且鞍钢这种落后近百年的设备,东大肯定是没有的,还不如维持现状,等安全形势好转之后全面换新。
高岗苦笑道“鞍钢作为东北工业的象征,有条件还是先修缮一下吧,我听过调往马鞍山工人的汇报,那个工厂建起来至少三四年,这段时间自己能多生产一点钢铁也是好的。”
主席抽了会烟,点了点头“你也是为了东北发展,再说国家也确实除了一些青头鸭,没给过东北什么东西,就让小邹同志过去看看也好。”
按理智来讲,主席和书记处都不愿意现在往东北投入,但高岗作为一个大区书记,突然调去当什么直列市书记,这在别人来看就是降职了,高岗自己都是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表情,主席觉得还是开个后门给他,反正要求的只是修缮,不是换新,预算不大。
邹临天接到任务时脑袋都是嗡嗡的。
这种三四十年代的设备脆弱得很,他又不懂这些老古董,万一翻了车,鞍钢真的要从头再来了。
但主席发了令,他不得不去。
车队穿过山海关,沿途一路都是铺好的打孔钢板,路倒是不难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