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1)

其他人倒没说什么,只有高岗的脸色有点难看。

到了干正事的时候,周局长手里一台摄像机,邹临天一台相机,两个人在工人的指点下,对整个鞍钢各种设备的缺陷处狂拍个不停。

东大那边的冶金专家们可能比新中国的鞍钢自己人还熟悉鞍钢,到时候让他们看看视频和照片,把欠缺的配件发包给私人小厂去做就行了,主打一个交货期短,省钱。

“高炉先停了吧,那些正在修复的也都停下来,全部换新式耐火砖。鼓风机也全部换掉。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们铁水出来还在用沙模铸块,而且没有经过脱硫脱磷等预处理,没有调整成分生产不同牌号的生铁。”

邹临天本来还想把他们的钢材生产全部砍掉,但转念一想,这些钢材质量虽然不行,但给百姓打造农具算是够了,也就没有搞这么大动静。

面对邹临天提出来的问题,鞍钢的日籍工程师显然不服气“谁说没有预处理?成分调整我们也在做。”

老工人代表也开了口“正在生产的高炉一旦停下来,再点火至少要几个月,今年的生产任务就完不成了。”

邹临天也没有跟他们慢慢解释,直接丢出了东大专家改造后的预计数据“这是我们这次改造要达到的结果,你们先看看。”

“八嘎,这怎么可能?脱硫率大于百分之九十,能耗降低百分之四十?整个流程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四?”

在东大专家们的眼里,现在的鞍钢可以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们只是略微出手,在尽可能小改的情况下,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邹临天看了看那几个还一脸不信的日籍工程师,对他们说道“这是理想状态,实际改造之后可能会有一点偏差,但不会太多。”

这些日籍工程师都是我党感化的自己人,邹临天当然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改造工作中多出力,这样他才不至于累成死狗。

虽然工程师和老工人们都对这些指标半信半疑,但现在鞍钢的生产确实是磕磕绊绊,特别是邹临天调来了新式耐火砖和全新的大型鼓风机,这些疑惑也变得无关紧要,大家已经忙得一天工作16小时了,哪里还有心情扯淡。

高潮来自于从东大订购的鱼雷罐车和连铸生产线到货。

当大家知道眼前的庞然大物可以一次性运输三百吨铁水送到连铸线上时,整个鞍钢都轰动了。

只有一线的钢铁工人才知道浇铸铁水工作的苦,冬天都是一身大汗,夏天几乎要把人烤熟,一不小心,溅到身上就是一个洞。

现在有了这两样装备,铁水直接装车里,拉到连铸线上直接铸造成铁块,最苦最累的工作用机械就完成了,怎么可能不高兴?

“八嘎,欧美人的技术已经如此先进了吗?怪不得我们会输给美国人。”

旁边的松田感叹道“你不觉得小邹顾问也很厉害吗,仅仅几天时间,他就调来了这么多设备,配件还有辅料,真是神通广大的人呢。”

几个看热闹的工程师都点了点头“不错,对我们的问题是有问必答,即使当时不知道的,也是客客气气的和我们解释,第二天他就找到了答案,真是了不起的年轻人。”

其中一个工程师摇了摇头“可惜我们的汉语都还学得不够好,新出的简体字更是才开始学习,不然我们也可以读小邹同志带来的书籍了。”

其实邹临天每次带过来最有价值的除了先进设备,再就是这些专业书籍。

这次到鞍钢,东大的专家组同样挑了一百多本经过脱密处理的专业书籍,从采矿,炼焦,冶铁到炼钢,设备维修都有,现在已经放进了鞍钢的图书馆供工人们学习参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