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1)
“确实是少了一点,东北军区这次分到的数量是15000辆,也就够三四万人穿插机动,堵一下缺口还行,想玩迂回包围,这点人手远远不够。”
邹临天无奈的点了点头“东大自己没多少轻步兵了,自然不会生产太多,就这次的三万辆都是有一半从部队直接抽调的。
那边的军工厂全部在加班加点,全世界已经紧张得不得了了,实在不敢开始动员民企生产武器装备,就怕直接开战。
毕竟他们自己现在抽出来的好多重型装备都还没补充齐全。”
林彪有点为难“苏联人的机械化程度比我们高太多,要是万一包围圈没扎紧,随便漏个几十万人跟玩一样,到时候战士们就要付出更大的牺牲了。
现在会开汽车的人也全部抽调光了,难道还是要战士们拿腿去追苏联人的卡车?”
邹临天看着林彪严肃的眼神下漏出的狡黠,哪里不明白现在自己就是块唐僧肉,谁看到了都想咬两口。
苏联坐汽车逃跑?有无人机在天上盯着,什么汽车能逃过变成碎片的命运。
邹临天牙一咬“上三轮摩托车吧,那玩意便宜好上手,比山猫车更简单,拉五六个人进行战场机动不成问题,物资可以拉一吨左右。
关键还便宜,搞个三十万辆,北方的三个军区每个军区分十万辆,我来打报告。
反正还有个把月时间,应该来得及。
先说好,那玩意在西伯利亚的冬天,可是真冻人的。”
林彪还没开口,旁边的赵尔陆急切的说道“西北彭总的我就不说了,北京军区应该用不了这么多吧,他们的运输力量可是很强大的。不如给我们分20万?”
邹临天无奈手一摊“我只负责出主意,具体怎么办,还要看聂总和书记处的意思。”
邹临天可拎得清自己的定位,这种军备分配的事不是他能答应的。
他到军队中的任务,就是倾听他们的意见,看看有什么问题是可以用东大那边性价比最高的办法解决的。
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给解放军装上轮子,先不管这个轮子是好是坏,总之要先跑起来,不然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极有可能打了胜仗却没有战果。
嗯,像宋朝一样,打赢了人家,却因为自己的步兵跑不过人家的骑兵,导致战果寥寥,自己的步兵一打败仗,搞不好就是大败亏输。
对邹临天的顾虑,东大的专家们冷笑“西伯利亚的寒风刺骨?咱们给它加一个厚一点的塑料棚不就完了?就算撕破了,换张外面的塑料膜能花几个钱?实在节约,甚至可以自己学着火补。
我们改动一下设计,把散热的水冷排挪到车厢里面,开时间长一点不出汗你来找我。”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真是骨头里的,美国人搞得洋气,但花费居高不下,东大一直就是好用就行,越省越好。
花二十个亿,就能让一百多万一线战士在温暖的大棚三轮车上机动,这么划算的生意,书记处甚至只讨论了十分钟不到。
东大的专家组两天时间就拿出改装好的样品,书记们兴致勃勃的上去试驾试乘了一趟“好家伙,大棚的门一关,跟在澡堂子里面泡温泉一样,一头大汗,我们现在还担心战士们突然下车会不会吹感冒了。”
总装备部一测试,果然,里面坐六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棚子后面完全关严实,五公里不到,温度就到了三十度,外面温度零下三十多度,好几十度的温差铁人都顶不住
搞得总装备部一边拨付装备一边制定条例“大棚里温度在零上时,不准将棚门完全关闭。”
防的就是温差太大,到时候把战士们全搞感冒就完犊子了。
东北军区如愿以偿的拿到了15万辆,搞得杨成武都向邹临天抱怨“难道我们到时候真用拖车拉着战士们赶路?我是不敢的,万一要是挨上一发火箭筒,一个连就没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