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1 / 1)
为五十年。
主席手里报着王稼祥发回来的合约全文,依然有点不可置信:“英国人他们就这样签了?”
任书记笑了笑:“疯狗又不是不知道疼的,我们一棍子抽得又准又狠,加上那些家伙恐怕还以为我们是清朝那样绝佳的倾销市场,前面有
肉吃后面有棒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
英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条件,却差点在中央委员的讨论会上被枪毙。
“这不是又开始走殖民地道路吗?合着我们干辛万苦把殖民者赶走了,现在打了胜仗,却又要让他们回来剥削我们的百姓?”知道内情的中央委员们一脸无奈,无法开口,不知道的都是群情激奋,听他们的语气,恨不得把谈这些条件的王稼祥当场给肃反了。
少奇书记耐心的解释道:“两边的条件是对等的,英国人来我们这边投资开厂,我们同样能在英国投资港口,商场,工厂,房屋等各种产
而且大家都要遵守对方的法律,不是像以前那样,还有治外法权,让他们为所欲为的。”
反对者依然不理解:“英国多的是大资本家,到时候都是他们过来投资赚钱,我们这边没几个人能有本钱投资英国吧?
而且他们的工厂先进得多,到时候我们怎么跟他们竞争?”
少奇书记摇了摇头,说道: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基本都是军队出身,管理过企业没有?”
大家都摇了摇头,少奇书记喝了口茶:“我这段时间下去看了看百姓们组织的合股工厂,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哭笑不得。
甚至有食品厂的厂长早上安排跑操,大家带着一身汗臭味进车间生产食品的。
不是说大家热情不高,而是所有人,包括我们的干部都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基本就是凭感觉在瞎搞一通。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也就是咱们中国什么都缺,只要他们能生产出东西来,就能卖出去。
但将来厂子越来越多的时候,比如自行车这种东西,大家如果随时都能买到的时候,是不是就要比价格,比款式,比质量?
这样比较下来,那些管理不行的厂只有垮台一条出路。”反对者很疑惑:“这跟咱们放英国人进来有什么关系?”
少奇书记一拍面前的文件夹:“学习啊,人家干工业多少年了?是不是比我们更会管理企业?
英国太远我们学不到,现在放到国内,是不是人家的先进经验就摆在我们面前了?”少奇书记说的还真是真话,新中国有东大做靠山,根本不可能缺产品。
条约这样签,一是为了麻携英国,毕竞你是为了赚钱,不是把人杀光。
在东大的战略计划中,欧洲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市场,第一就是资源少,不值得抢他们的地盘,第二就是技术含量高,2025年的东大机
碳材料,加工技术都还没赶上欧洲呢,这不得想办法学一下人家的经验。
新中国更加要学,不光要挥着钞票直接雇人,还要让他们到这边来开工厂,给自己培养工人。
而作为交换,新中国正好投资他们的港口,机场,水电,商场,电信等基础设施,一来是可以通过这些基础建设输出低素质劳动力,
二来可以在背后控制这些国家的命脉,世界总不能一直打打杀杀。
工业制造技术要学,企业管理一样要学,很多东西是无法从书里面得来的。
反对者还是心有不甘:“我们一来是顾虑他们压迫我们的工人,二来是顾虑我们没钱,到时候净是他们赚我们的钱了。”某些知情人士心里偷笑,你对中央政府的实力一无所知。
少奇书记翻开文件夹:“这段时间咱们不是已经在起草各种法律么,其中就有劳动法,你们先看看草稿,然后咱们再讨论压迫工人的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