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1 / 1)
看到老师们一脸迷茫,校长解释道:“邹先生面子大,才有这种手段。现在我们的卡车客车都是靠着进口,光是军队用都不够,偶尔还要负担整个国家的物资调运,紧张得很。
连邮政仅有的一些重型卡车,都是负担北京到上海这种重要线路,这种县级小城市,有一辆青头鸭承担邮件寄送任务就不得了了。
我们进来的时候春节刚过完,还没下雨,路面勉强能进来,等春天下雨时候你们再看吧。
你们说的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值钱,要是运费贵了,外面谁还要呢?”
大家多少都读过书,知道贫困地区一个最大的共性,除了物产贫瘠之外,就是交通不便。
今天他们就亲眼着到了,三轮车本来就已经很轻便灵活了,但还有很多地方开不进去,要靠着家长和学生的一双腿硬走。
一场会下来,让大家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校里的这几干孩子,就是山区的希望,只有他们能学有所成,才能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命运。
而宁愿不做富家小姐,跑来做支教老师的赵二小姐,显然不是走寻常路的人。
躺在床上翻了半天,还是从床上爬了起来,开始写信。
一封写给自己的爷爷,一封写给北京临天教育慈善基金会邹临天同志收。
第二天一早,怀里着忐忑的心情,把信件交给了负责信件收发的门卫室。
近在武汉的赵老爷子先收到信,打开信看完,自己莫名其妙就在那里笑了起来:“有意思,做红色资本家?全力投资扶贫事业,铸就赵家的不坏金身?”
挥手让人把赵家老大找了回来,把信扔给他:“看看你二闺女,是不是比你这个昏头昏脑的老子强多了?”
赵老大把信一看,脸色就苦了起来:“本来咱们家原来一年利润只有一两百万,现在每年还要交房产税,又去了几十万。
按她的计划,我们要先投钱修路,然后还要打通邹先生的路子买车。
这些都只是花钱的事,万一我们投钱把路修通了,人家也跟着进去收购特产怎么办?到时候抬起价来,我们就血本无归了。
做善事是好事,但做成无底洞就完蛋了。”
赵老爷子点了点头:“先做个计划,把人手准备好,以我的直觉,那位邹先生肯定不会就这样看着。
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混进高层的人,能不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即使他不懂,他后面的家族也肯定懂,不然能挣下这么大的家业?”
中国的资本家对基金并不陌生,无数人想要搭上邹临天的便车,可惜他们那仨瓜俩枣邹临天看不上,更不用说这些家伙居然还痴心妄想,想安排人进基金会,邹临天能给他们好脸才怪。
这些资本家看这里没门,又想自己也整一个,结果无论他们说动多少人,都搞不定牌子,这才深刻体会到自己这帮人与邹临天的差距。
邹临天早在自己拿牌照的时候就给书记处打了预防针,这玩意就是一个富人用来偷逃遗产税的工具,国内现在肯定是不能放开的,富人想把资金转移出去投基金的路子,以后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堵上。
“临天,这里有封信,可能要你自己看看。”
周局长夹着文件夹,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工业发展局就这样好,大家在邹临天的带动下,都是敞着门办公,有什么事直接进来说就完了。
用邹临天在局里的会议上强调的就是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