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1)
但现在这种娶媳妇生娃的理想只能先放在一边,国家给每个人分配了一百亩地,发放的无息开发贷款是一万元,元前期的种子,肥料,机械的首付款,等待收获的生活费,都要从这里面支出。
他和同期退役的战友们组织起来,一起凑了一个六万亩的农场,每个人再从开发贷款里面掏了六千块,作为农场的启动资金。
场长是以前部队的排长,在和苏联人打仗的时候,被苏联人埋的地雷连人带山猫车掀上了天。
这家伙命大,也幸亏不是反坦克地雷,醒来居然什么事都没有。
但上级首长觉得这家伙太冒失了,明明有扫雷车开辟的通道,结果他跑通道外面去了,直接把这家伙退役了。
说到底,就是部队现在不差人,以现在义务教育推广的速度,中国16岁青年直接进军队培训的日子还要持续好些年。
这种人与其留在军队害死他,不如让他去建设国家,至少组织能力和文化水平勉强够了,军队需要更谨慎,更幸运的家伙。
四川来的范闲,则是靠着自己川娃子特有的吃苦耐劳,脑筋灵活,加上菜做得不错,让大家推举为农场后勤部长。
他自己笑称就是个打杂的,农场所有人的吃喝拉撒都该他管。
战友们则羡慕他能带着农场六十多个娘子军。
六百人的农场,女兵占比一成多点,外人看来都是香饽饽,只有范闲才知道这些女兵多难搞。
毕竟是在部队锻炼过的,这些女兵可没有东大那些小仙女的毛病,但相比之下更彪悍,胆子更大。
他有一个重要隐藏任务,就是防备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闲着无聊了,背着枪偷跑去林子里打狗熊。
今天算是有了正事,一声招呼,大家都动了起来。
但范闲的耳朵也不得闲了:“你们这些男兵,天天在屋子里抽烟喝酒吃饭,也不知道收拾收拾,这屋里都臭了。
这才退役几天,习惯都忘了!”
虽然大家都退役了,但依然保持着以前的叫法,女兵们一边把屋子里的被子拿出来晒太阳,一边抱怨。
范闲只能哭笑不得的解释:“赶农时的时候那里还顾得上这些,大家都是日夜颠倒,恨不得把六万亩地都种出来,那里还管臭不臭?
就这屋子,可比我老家的茅草屋强了多少倍了。”
前些天这些男兵是怎么干活的,大家都看在眼里,就是她们自己,忙着做饭送饭,晚上还要轮班站岗,不也是累得腰酸背痛?
虽然苏联的军队是没有了,大部分苏联百姓也送走了,但森林里有狗熊,有东北虎,还有些游荡不肯去的苏联猎手,这些都是危险因素,整个远东地区,现在还时不时的通报农场工人意外死亡的事件。
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头开荒,那里有这么容易的事。
欧洲记者到达这个农场时,看到的就是六百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眼睛里发射的都是一种叫做希望的光芒。
整整齐齐的六百栋木屋耸立在农场中央,里里外外都收拾得整洁干净。
农场里的大型拖拉机拉着合金钢制造的犁铧,翻起一片片黑土。
已经播种的土地上,大豆的嫩芽已经开始萌发。
通过采访,他们知道了这些年轻人在两年前,还在家乡的农田里,用手拔草。
两年的军旅生涯,每个人至少认识了五百个字,有的学会了厨师,有的学会了开拖拉机,有的学会了开汽车三轮车,有的学会了电工,还有的学了机械维修。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