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新州之行(八)(2 / 2)

不到十分钟,几辆挂着壶关镇标志的消防车和面包车呼啸而至。姜书记带着一群消防队员和乡镇干部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陈秋铭立刻迎上去:“姜书记!快!组织救火!重点防止火势蔓延到秸秆垛!”

姜书记看到陈秋铭,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被现场的紧急情况掩盖:“陈科长,您…您不是听说去省城高就了吗?怎么今天到这来了……好好好,先救火!先救火!”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姜书记指挥消防队员,只让他们在外围和靠近秸秆垛的方向设置水枪阵地,阻止火势向外蔓延,却坚决不下令扑灭地块内部的主体火源!

“姜书记!火源不扑灭,光在外围喷水有什么用?这叫隔靴搔痒!”陈秋铭急道。

姜书记一脸为难,低声道:“陈科长,这……这地块内部确实是毛家岗的……我们在这救火已经算是……再深入进去,名不正言不顺啊……要不,您再催催毛家岗那边?”

“毛家岗乡离这几十公里!等他们过来,黄花菜都凉了!”陈秋铭几乎是在怒吼了。他看着那些消防队员只在外围洒水,而地块内部的火魔依旧肆虐,眼看就要逼近秸秆垛,心急如焚。

“m的!”陈秋铭骂了一句,再也顾不上许多。他一个箭步冲到一辆消防车旁,对一名消防队员喊道:“兄弟,给我件衣服!给我支水枪!”

不等那队员反应,陈秋铭已经抓起一件备用的消防服套在身上,抢过一支水枪,对着身旁的小豪和李一泽喊道:“跟我上!”

小豪和李一泽被陈秋铭的果敢和担当瞬间点燃,豪气顿生,二话不说,也冲过去套上衣服,扛起水带,紧跟而上!

“铭哥!我来帮你!”小豪大吼着。

“陈老师!我跟你去!”李一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三人组成的临时救火小队,迎着炙热的火浪,毅然冲入了地块内部,将凶猛的水龙对准了燃烧最猛烈的地方!周围围观的村民们被这一幕深深震撼和感动,不知谁喊了一声:“乡亲们!不能光看着!帮领导们一起救火啊!”

顿时,几十个村民拿着铁锹、扫帚,甚至脱下自己的外套,冲进火场,奋力扑打外围的火苗,或用土掩埋,为陈秋铭他们开辟道路,协助拖拽水带。

现场顿时变成了一场军民联合的救火战斗。只有姜书记和他带来的几个乡镇干部,站在原地,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上去帮忙不是,站着看也不是,最终只是叹了口气,选择了沉默旁观。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在陈秋铭三人的带领和村民们的全力协助下,地块内部的火源被彻底扑灭,险情得以排除,那个巨大的秸秆存储点安然无恙。

战斗结束,陈秋铭、小豪、李一泽三人累得几乎虚脱,脸上、身上全是黑灰和泥水,消防服也被烤得发烫。陈秋铭的左臂衣袖被烫破了一个洞,露出的皮肤上起了一个明显的水泡。

姜书记这才讪讪地走上前,想说什么:“陈科长,今天真是多亏了您……”

陈秋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脱下沉重的消防服,扔在地上。小豪和李一泽也学着他的样子,脱下衣服。三人无视了姜书记,转身走向自己的车。身后的村民们围了上来,纷纷激动地向陈秋铭道谢:“谢谢领导!谢谢您啊!要不是您,今天可就出大事了!”

陈秋铭只是对村民们点了点头,便拉开车门上了车。

车子重新发动,小豪看着陈秋铭手臂上的水泡,担心地问:“铭哥,你手没事吧?得赶紧去医院看看!”

陈秋铭低头看了看,摇摇头:“没事,小伤,回去涂点烫伤膏就好了。先去找大宇他们,别让他们等急了。”

当三人灰头土脸、带着一身烟火气赶到市郊的石家饭庄时,宇哥、新哥、南哥早已等在包间里。一看到他们的模样,新哥就夸张地叫了起来:“我靠!你们仨这是干啥去了?挖煤也没这么埋汰啊!还是掉沟里了?”

小豪一屁股坐下,灌了一大口凉茶,这才喘着气把刚才惊心动魄的救火经历说了一遍。

宇哥几人听完,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表情。宇哥端起酒杯,朗声道:“来!啥也别说了!第一杯,敬我们的救火英雄!秋铭还是那个秋铭,一点没变!走到哪儿,哪儿就安生不了!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干了一杯。

南哥看向脸上还带着些疲惫和烟灰、眼神却格外明亮的李一泽,笑着问:“秋铭老师,你这学生这次跟着你来新州,可是开了眼界了吧?不仅学了咋跟领导斗智斗勇,还实地参与了灭火救援,收获不小啊!”

李一泽重重地点点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陈秋铭,内心的激动和敬佩无以复加。经过这一天一夜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刚才那场不顾自身安危、带头冲入火海的行动,他对陈秋铭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欢快的酒桌氛围很快席卷了所有人,兄弟们推杯换盏,笑声不断,用最热情的方式为陈秋铭送行。

酒过三巡,李一泽再次端起酒杯,走到陈秋铭面前,他的表情异常郑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陈老师……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一天,我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比我过去十几年学到的都多,都深刻!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大写的人!什么叫做信仰和担当!”

他深吸一口气,无比真诚地说:“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李一泽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我……我要一辈子做您的学生!向您学习!”

陈秋铭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的青年,看着他眼中那簇被点燃的、名为“信仰”的火焰,欣慰地笑了。他拿起酒杯,与李一泽重重一碰:

“好!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