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章 清明雨上(2 / 2)
陈秋铭看着他,眼中流露出赞赏:“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份家国情怀。”
汪铮的表情变得很认真,他推了推眼镜,说道:“是啊,别看我教的是英语,整天‘hello’、‘thankyou’,但我这个人,骨子里最爱咱们的国家了。我虽然只是他们的课外英语老师,但我想教给他们的,不只是单词和语法,更想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要爱我们的国家,敬我们的英雄。要做一个既有国际视野、又能根植中华文化,有见识、有骨气的中国人。”他的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陈秋铭深受触动,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很棒,牛叔,我欣赏你。”他转身介绍道,“这是我的学生们,金叶子、诸葛宁静、宣萱、祁淇、李一泽,我们班团支部的委员。我也是带他们来祭扫,接受教育的。”
汪铮看向五位同学,目光温和而赞许:“你们好。跟着陈老师好好学习,他是个好兄弟,更是个好老师,有想法,有担当,你们很幸福。”
金叶子代表大家礼貌回应:“汪老师好,我们一直很庆幸能遇到陈老师。”
祁淇也用力点头:“是的!”
“既然这么巧,遇上了,要不咱们一起活动?”汪铮提议道,“孩子们虽然小,但一起感受这种氛围,挺好。”
陈秋铭欣然同意:“好啊。”
两拨人合为一处,首先来到陵园内的龙城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建筑古朴庄严,内部光线偏暗,陈列着大量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沙盘模型,以及玻璃展柜中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损的军用水壶、泛黄的家书、生锈的钢笔等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不巧的是,馆内工作人员告知,今天的专职讲解员全部外出参加培训了,无法提供讲解服务。
“没关系,”汪铮主动站了出来,对陈秋铭和同学们说,“我来给大家讲吧。”
陈秋铭有些意外:“你对这段历史很熟?”
汪铮点点头,神色郑重:“我就是龙城本地人,从小每年清明、国庆,家里长辈都带着来。这龙城战役的历史,来回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看了不知道多少资料,不敢说精通,但主要脉络和英雄事迹,都刻在心里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本地人的自豪与对历史的敬畏。
于是,汪铮成为了临时的讲解员。他走到大型战役示意图前,开始讲述:“同学们,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发生在1948年的龙城战役示意图……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非常关键的城市攻坚战……”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夸张搞怪。他讲述敌我双方的态势、战斗的惨烈、英雄部队的攻坚、人民群众的支前,讲到动情处,他会指着某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介绍一位年轻指挥员的生平,或者指着展柜里一件普通的物品,讲述它背后动人的故事。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像一位熟悉往事的长者,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金叶子和其他同学们听得格外专注,仿佛随着他的讲述,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看到了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小朋友们也睁大了眼睛,安安静静地听着,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听不懂,但那种庄严的氛围感染了他们。
走出纪念馆,阳光似乎更加明亮,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更加沉重而丰盈。他们来到烈士墓区。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如同整装待发的士兵,静静地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每一块墓碑下,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陈秋铭和汪铮率先走到纪念碑前,庄重地献上鲜花,然后深深地三鞠躬。同学们和小学生们也依次上前献花。随后,陈秋铭默不作声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干净毛巾,走到一排墓碑前,开始仔细地、轻轻地擦拭起来,拂去上面的灰尘和落叶。
这个无声的行动感染了所有人。汪铮立刻招呼他的小学生们:“孩子们,我们也行动起来,帮英雄爷爷们打扫一下家园!”金叶子、诸葛宁静、宣萱、祁淇、李一泽也纷纷加入,或用毛巾,或用手帕,甚至有的找来了小扫帚,认真地清理着墓区的环境。没有人说话,只有细微的擦拭声和轻轻的脚步声,一种无声的敬意在空气中流淌。
最后,他们来到陵园中心的广场,那里矗立着徐同志的雕像。雕像高大伟岸,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
团支部委员们在李一泽展开的团旗下站成一列,小学生们在汪铮的组织下,整齐地站成四列。
汪铮看向陈秋铭,真诚地说:“陈老师,我知道您是历史大拿,学识渊博。能否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徐同志的生平和丰功伟绩?”
陈秋铭没有推辞,他走到队伍前方,仰望着雕像,声音沉静而充满敬意:“同学们,小朋友们,在我们面前的,是徐同志……他是优秀的党员,是忠诚的战士,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陈秋铭的讲述,条理清晰,史料详实,却又饱含感情。他从徐同志早期投身革命讲起,讲到他在红军时期的卓越指挥,讲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赫赫战功,更讲到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爱士兵的高尚品格。他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辞藻,只是平实地叙述,却让一位有血有肉、信仰坚定、功勋卓著的革命者的形象,清晰地立在每个人面前。
介绍完毕,金叶子代表法律四班团支部走上前。她站在雕像前,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同学和小弟弟小妹妹们,然后拿出了发言稿,但更多的时候,她是看着大家,真诚地诉说:
“尊敬的徐爷爷,各位革命先烈,老师们,同学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站在用你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土地上,心情无比沉重,也无比感激……透过纪念馆里那些珍贵的文物和照片,聆听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你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的身影,看到了你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定不移的眼神……你们用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我们缔造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她的声音起初略带紧张,但很快变得坚定而清亮,在安静的广场上回荡。她回顾历史,缅怀功绩,更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去担当!我们一定会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高尚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你们放心,强国有我!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发扬你们的精神,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我们所有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金叶子的发言情真意切,掷地有声,不仅代表了四班同学,也感染了汪铮和他的小学生们。陈秋铭看着她,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发言结束后,在陈秋铭和汪铮的带领下,全体人员面向徐同志雕像,整齐肃立,深深地三鞠躬。
祭扫活动结束。返程的车上,气氛依旧沉静,但一种被洗礼后的充实感弥漫在车厢里。
过了好一会儿,祁淇才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清明节。以前觉得就是放假和吃青团,今天才真正明白了这个节日的分量。”
金叶子深深点头,接口道:“嗯,感觉真的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站在那些墓碑前,想到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甚至更小,就牺牲了,心里特别震撼,也特别感恩。”
诸葛宁静推了推眼镜,语气理性却同样感触深刻:“对比先烈们当年的艰苦卓绝,我们今天拥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珍惜呢?”
宣萱抱着膝盖,眼神柔和:“那些故事太感人了。我回去一定要讲给我弟弟听,让他也知道,今天的幸福不是凭空来的。”
李一泽靠窗坐着,依旧话不多,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但细心的金叶子发现,他快速地抬起手,用指尖擦了一下眼角。
陈秋铭透过后视镜,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种真挚的、深受触动的神情,知道这次短暂的祭扫之旅,已然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清明节的意义,从未如此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出来。他轻轻呼出一口气,觉得这个清明,过得格外充实,也格外有意义。商务车平稳地行驶在返回学校的路上,车窗外,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春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