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来自国家台的纪录片邀约!(2 / 2)
“我们敏锐地察觉到,您正在进行的【稷下学宫】计划,它很可能……”
陈晓卿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足够分量的词。
“将是彻底改变我们龙国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教育走向的……一座里程碑!”
这句话,让空气都出现了瞬间的凝滞。
“所以,我们希望能有这个荣幸,能够全程记录下这个伟大的过程。”
“我们想拍摄一部系列纪录片,名字我们都想好了,就叫《天才的碰撞》。”
“我们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去展示这些被外界称为‘怪才’的年轻人,是如何在龙河大学这片神奇的土壤上,亲手创造奇迹的。”
陈晓卿的提议,与何宇刚刚萌生的想法,不谋而合。
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完美。
学校宣传部门的报道,影响力终究有限。
但国家台的纪录片,由陈晓卿亲自操刀,其分量与覆盖面,将是几何倍数的增长。
为了完成系统发布的【天下第一】这个终极任务,获得海量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力,这无疑是天赐的最佳选择。
何宇平静地迎着陈晓卿那充满期盼的目光,缓缓点头。
“我同意合作。”
这四个字,让陈晓卿的眼中瞬间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合作敲定得异常迅速。
很快,一支由陈晓卿亲自带队,汇集了国内最顶尖摄影师、录音师、策划人的摄制组,悄然进驻了【稷下学宫】。
他们没有急着开机,而是像一群潜伏的猎手,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在学宫内四处观察、记录、筛选。
他们看到了无数足以拍成独立短片的精彩故事。
但陈晓卿的目标,是寻找一个最核心、最极致、最能体现【稷下学宫】精神的戏剧冲突点。
一周后,在一间临时改造的放映室里,摄制组的所有镜头素材,最终聚焦于一点。
陈晓卿按下了暂停键。
画面上,是一个由三名学生自发组成的,看起来最为奇葩、也最具戏剧张力的研究小组。
镜头,最终对准了他们。
小组成员一:苏晓晓。
一个极度自闭的编程天才少女,她永远缩在角落,用一顶兜帽和长长的刘海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只有十指在键盘上翻飞时,才展露出属于她的光芒。
小组成员二:一个神秘的生物少年。
他对人类毫无兴趣,却对昆虫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与各种奇特的虫子打交道上,据说能分辨出上万种昆虫的鸣叫。
小组成员三:一位神秘的音乐少女。
她能随手谱写出结构宏大、情感饱满的交响乐章,却有用词障碍,无法与人进行超过三句话的正常交流。
而就是这样三个几乎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怪才”,他们共同申请的研究课题,让看遍了世间奇闻的整个摄制组,都感到了匪夷所思。
课题报告上,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
“通过分析一种特殊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将其转化为一段具有数学规律的乐曲,并最终,将这段乐曲,编译成一种全新的、无法被破译的、生物加密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