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章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 / 2)

('“当!”

悠长的钟声,回荡在考院上空。

沉重的朱漆大门,在衙役的合力推动下,缓缓关闭。

最后一道光线被隔绝。

整个考场,与外界彻底分离开来。

高台之上的主考官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下方数百名神情各异的考生。

中气十足的声音在肃静的考场内响起。

“肃静!”

才气自他体内勃发,瞬间压下了所有考生的窃窃私语。

主考官以才气为引,凌空虚点。

半空中,一行金光闪烁的大字,缓缓浮现,清晰地映入每个人的眼帘。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卢璘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那行字。

来了。

大夏童试的第一场,四书五经题。

考官会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截取一句,作为考题。

让考生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最终写成一篇八股文章。

这个世界的四书五经,与卢璘前世大同小异,只是在某些篇章的解读上,因这个世界独特的才气体系,而衍生出了不同的流派。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意思是少年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

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孝,是侍奉父母,是家庭伦理的基石。

悌,是尊敬兄长,是社会关系的延伸。

卢璘的脑海中,无数念头飞速闪过,一篇文章的骨架,已然清晰。

破题,可从孝悌分论。

孝者,晨昏定省,冬温夏清,是为子女的本分。

悌者,徐行后长,孔怀兄弟,是为手足的情谊。

再论其内外之别。

家,是孝的根本所在。

乡,是悌的实践之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此为孝的检验。

尊敬长者,体恤弱小,此为悌的施行。

最后,将格局拔高。

由一人之孝悌,到一家之仁和,再到一国之兴盛。

一家仁,一国兴仁。

这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其根源,必始于孝悌。

思路豁然贯通。

卢璘胸中那股积郁已久的清气,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不再犹豫,将白纸平整地铺在桌案上。

狼毫笔饱蘸墨汁,笔尖在砚台上轻轻一点,提笔,悬腕。

破题首句:

“孝以事亲,悌以敬长,此圣人立教之本,人伦所先也。”

落笔的瞬间,卢璘只觉得一股巨大的阻力从纸面上传来,仿佛有千钧之重,压着他的手腕。

他眉头微蹙,胸中才气悄然运转,灌注于笔尖。

那股阻力才慢慢消散。

一笔一划,力透纸背。

当最后一个“也”字写完,手中的狼毫笔杆,竟透出一层淡淡的微光,一闪而逝。

成了。

卢璘心中微定,看来自己破题的思路,是正确的。

……

考院之外,早已是人声鼎沸。

大伯正与几位相熟的童生,站在不远处的大槐树下,高谈阔论。

考题映在半空,周遭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题目……有点意思啊。”

“看似简单,可要写出彩,难如登天!”

大伯听了考题,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几分庆幸。

幸好自己不用考县试了。

这题目,太偏,太刁钻了。

往年县试,多是考些中正平和的题目,只要将经义背熟,总能写出些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