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蓝色彩鸮(1 / 2)

('只见刘贺快步走上前去,双手稳稳地扶起了韩晓健父子。与此同时,宗政明月以及其他众人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一同向韩国相父子表示热烈的祝贺。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空间,气氛显得格外欢快和融洽。

然而,正当宗政明月微笑着准备转身离去之时,一只强有力的手突然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腕。宗政明月微微一怔,回头望去,发现拉住自己的正是刚刚与儿子相认的韩晓健。此刻,韩晓健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目光坚定而诚恳地凝视着宗政明月,开口说道:“明月长老,请您暂且留步。”

随即韩晓健再次向刘贺行礼:“王上,新朝‘五公负责制’在权力制衡的基础上加强了国相的权力,从而纠正了汉朝霍光架空宰相之权而大权独揽进而引起朝纲混乱的局面。也因此,新朝国相的权力过于强大,虽有御史台的监察制约,但毕竟御史台的人事和财权受制于国相府,不免有所牵扯。

是故,老臣建议:参考咨议委员会可对内阁各部不定期行使巡视权的做法,在超脱机构太常府设置可对内阁各部定期巡视的常设机构,以进一步监察百官。同时,该常设巡视机构可接待百姓的日常信访,百姓即可有直抒民意以达天听的正常渠道。”

(“然有一事,系汉朝政治败坏的根源,其端实开自霍光秉政之时的那便是宰相之权,移至尚书。”(吕思勉《中国通史》下篇《中国政治史》第294页/中国文联出版社))

刘贺微微皱起眉头,稍作思索后,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挺直了身子,斩钉截铁地回应道:“国相啊,您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如今太常府长丞这一职位一直空缺着,正好可以让梁清波来担任。这样一来,他便能协助明月长老处理太常府的日常事务,并且专门负责巡查监督等重要职责。”

然而,话音刚落,韩晓健立刻提出反对意见,他躬身施礼后说道:“万万不可啊,王上!哪有让儿子去监督父亲这种道理呢?如此行事,对于监察职务而言可是极为不利的呀!”

听到这番话,刘贺并未动怒,而是微微一笑,反驳道:“国相,您这话就不对啦。要知道,梁清波可是天庭龙族特意挑选出来照料梁龙的人呐!想必他定是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物。本王仔细观察过,清波气质超凡脱俗,非同一般,绝对具备承担监察重任的能力和资质。”

韩晓健父子似有话说,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场面顿时有点尴尬。

恰在此刻,一直安静地立于一旁、沉默不语的明月长老,忽然间打破了这份宁静。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地附和着说道:“微臣对于王上您的见解,表示百分之百的认同与支持。以微臣之浅见,梁清波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啊!只要有百姓们的严密监督,那些令人深恶痛绝的***现象必定会如同过街老鼠一般无处藏身。国相所提出的这一建议,实在是精妙绝伦,由此也足以看出,咱们这位国相大人的心胸宽广如浩渺苍穹,内心更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啊!”

“既然明月长老也支持,那这件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就在太常府设立巡视办公室,专职对内阁各部的定期巡查监督,独立行事于御史台,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巡视工作,请国相知悉内阁各部,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之。此事亦报备于明堂,明堂可对巡视办予以业务指导和强力支持。”

刘贺亦转身看向娜菌王妃,娜菌微笑着回应:“明堂当全力支持太常府巡视工作。”

韩晓健听后,仍心中不安,他向前一步行礼道:“王上,臣还是认为此举仍欠妥当。虽说梁清波或许有其过人之处,但子监父职,终究违背伦理纲常,恐生乱子。”他言辞恳切,眼神坚定地望着刘贺。

梁清波却面露欣喜之色,赶忙下跪谢恩:“多谢王上信任,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王上厚望。只是还望韩国相莫要多虑,臣定能处理好此间关系。”

宗政明月双手笼于袖中,微微抬眼看向众人,平静地说道:“韩相忧心不无道理,然王上旨意既下,自是经过深思熟虑。如今只看梁大人如何施展拳脚,在明堂的指导下,与御史台通力合作,若真能肃清官场歪风邪气,便是大功一件。韩相不如暂且观望,以观后效,再做定夺,或视情形完善之。”

刘贺轻轻点头:“韩爱卿,朕意已决。梁清波,你即刻着手准备吧,切不可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韩晓健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无法再改变,只能默默站回原位,心中却暗自担忧这一决定将会引发的种种后果。

但也只能将此事暂时搁置,稍事片刻,韩晓健遂提出第二件大事来:“王上,随着新夏朝三项国策深入人心,前来归附的匈奴人,特别是北匈奴人日渐居多。包括南匈奴人在内的新夏朝的国民已经过上了‘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状态,而北匈奴人还是处于游牧状态,因此他们会不时发生冲突。

如何安置之,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但我们之前并无相关经验,臣提议以石嘴山军镇作为试点,参考南匈奴人的安置办法,将新归顺的北匈奴人等安置于石嘴山军镇,就此摸索制定相关包括北匈奴人为主的‘内附’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