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两个班(1 / 2)

('十个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个胆大的男孩站起来道:“我叫阿山,是大队上的,我游泳可厉害了。”

“阿山同学很棒。还有谁?”

“我,老师,我叫福仔。大名叫王福。”

“我叫王建明。”

“我叫孙照新。”

“我叫王妙妙,大家都叫我阿妙。”

十个学生介绍下来,都是阿福阿妙的,应该都是这里的教法。

接下来余墨又问了他们语文学习到哪里了?

顺着学生们的回声翻开了课本,发现他们刚讲完一篇关于潮汐的课文,便笑着道:“那这节课咱们接着讲这篇课文,先一起读一遍吧,我听听大家谁的声音最响亮。”

“好。”

十个学生齐声,响亮的把课文读了一遍。

余墨站在讲台上,跟着他们的节奏看着手里的课本,遇到读错的音,便停下来纠正。

“这个汛应该读“xun”而非“xun”,咱们海边常有渔船停泊(bo),停在船泊(po)里,这两个音可不能混哦。”

学生们听得认真,阿山举手追问着:“余老师,那涨潮的‘涨’,是不是和涨价的‘涨’一个音呀?”

“阿山问的好。”

余墨赞许的点头:“这两个涨都读zhǎng,不过意思不一样,涨潮是海水升高,涨价是东西变贵,但都是增多,升高的意思,同学们可以动动手里的笔,把我刚刚讲的这些字音标记在课本上。”

余墨说着,也在黑板上给他们书写了下来,然后又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海浪图案,标注涨潮,又画了个小铜钱,标注涨价。

底下的潮云笑了:“老师你画的铜钱真好看。你能教我们画画吗?”

“可以,你们想学,我就教你们,等过几天老师排个课程表出来。”

班级瞬间一阵欢呼。

读完课文,余墨没着急讲新内容,问道:“同学们在海边长大,肯定见过家里的大人去捕鱼吧,谁能说说,什么时候出海合适。”

这话一出,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福仔抢先站起来:“我爸说,大潮的时候鱼最多,天没亮就得出海。”

阿妙也跟着补充道:“我妈会看云,要是早上天上有鱼鳞云,就知道今天风小,适合出海。”

王建明小声道:“我见过用海螺听海浪声就知道会不会有大风。”

余墨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等大家说的差不多,才笑着道:“大家说的都是渔民伯伯的经验,特别宝贵,其实这些经验,和咱们课文里说的“观天象,识潮汐”是一个道理,咱们学语文不只是认生字,读课文,还要把课文里的知识和咱们海边的生活连起来,这样学起来是不是更有意思?”

学生们纷纷点头,眼里多了许多对课文的兴趣。

余墨趁机给他们讲了下课文里的生字,注音。

然后更进一步的讲了课文的主旨。

让他们分组讨论,书里的渔民和他们知道的渔民有哪些不一样的。

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王潮云都在组里说了一句:“都很辛苦,要赶早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