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油坊投产(1 / 2)

('在这个封建时代谈人权,那就是个笑话,至少在目前来说是。

江暖将这十个人交给了陈怡安排,就安排在榨油坊的宿舍里。

米面肉菜油之类的,也务必给安排妥当了。

如今人多了事情也多,一辆牛车就显得有些不够用。

从牙行出来后,江暖又去到了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订了一条可搭载十几个人的小船。

以便将来下县城采买或是运输东西时方便。

给了五两银子的定金,约好半个月后交船。

她还想去牛马市看看,再去买辆马车的。奈何今天不是牛马市集,只能改日再来了。

江暖回到家时,白泽正埋首在它专用的巨大饭盆里狼咽虎咽。

见她回来,只是象征性的哼哼了一声,便又低下头去继续造。

一大盆子的红烧甲鱼没多大功夫就见了底。

吃完后,两只前爪抱着圆滚滚的肚皮往贵妃榻上一躺。

很没形象的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小尾巴还不客气的甩了甩。

漫不经心的看了她一眼:“回来啦!”

江暖又好气又好笑的伸手挠了挠它的下巴和肚子:“你就不能少吃点吗?

再这么吃下去,小心胖成球。”

小东西很没气质的抬了抬眼皮子:“胖成球我也乐意。

再说了,本大人可是神兽,神兽怎么可能会胖!”

“呵!”自打孙娘子来家后,这货也不爱出门了,天天窝在家里。

一日三餐就盯着孙娘子,而且必须顿顿有肉。

以至于江暖家的伙食费直线上升,这其中有大半都是它的功劳。

当然江暖也只是说说而已,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她挺乐意宠着它的。

既然榨油坊的人手已经到位,江暖便安排大家开始调试调备装置。

装置调试好后,就开始榨油实验。

晒干的油茶籽磨成细粉,上锅蒸熟,再压制成圆饼。

然后整齐的送进巨大圆木做成的压槽中,开始绞紧压榨。

刚开始时,怎么也不得法。不是蒸茶粉的火候不到位,就是茶饼没圈好压实,导致压到一半就散架。

或是这样那样的毛病,导致失败。

江暖也不气馁,带着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累积经验再一点点的改进。

看着圆木压槽上的茶饼从初始的一两张,到后来的一次比一次多,到最后满架,舂紧。

茶饼受到大力的挤压,清澈芬芳的山茶油顿时瀑布般的哗哗淌下油槽。

之后经过专门的过滤口过滤,直接流到坛子里。

这时,经过压榨的茶枯饼干爽的再也挤不出一丝的水份。

拿秤一称再一算,总算是达到了她要求的一斤茶籽出二两半油的完美工艺。

传统的榨油工艺,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过程用时四天。这四天,江暖带着工人们没日没夜的干。

饿了就同大家一起抱着个粗瓷大碗大口大口的扒饭。

实在累了困了就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回来接着再干。整个人都快被茶油渍出香味儿来了。

几天的朝夕相处,也让油坊的工人(仆役)们对这位看似年轻的新主人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勤劳、善良、大方,有原则没架子且聪慧绝伦。

他们从初来时的忐忑,到现在打心眼里的敬重,心服口服。

江暖又为他们详细的作了分工。每三人为一组,一组负责蒸粉,一组负责上模盘饼,一组负责榨油。

整个工序呈流水线模式,这样速度也会更快。

每天工作四个时辰,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

中午吃饭时可以休息一个时辰,另外月休两天,月例银子暂定五百文。往后若是做的好,再加。

这些被买来的死契仆役们做梦都没想到,以后每天的上工的时间会这么短。还有休息天和五百文的月例银子。

于是纷纷跪下给江暖磕头,直呼遇到了一个好主家。

倒是给“没见过世面”的江暖吓了一跳,忙让他们起来:“我家不是苛刻的人家。

只要你们忠于江家,好好做事。我必不会亏待了你们。”

众仆役连连称是。

柚榨出来了,茶籽的收购也正式开始。

直到这时候,村民们才知道,江暖让他们摘回来的山茶籽竟然能榨出油来。

大家羡慕江暖又能赚大钱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她有学识,有眼光也有魄力,合该赚这份钱。

毕竟,这东西都大喇喇的长那山头上多少年了,从来没人知道这种人人嫌弃的东西竟然还能榨出油来。

而且,建那么大一座榨油坊,还有设备以及人工等,光这些投入就是他们可能一辈子也挣不来的天文数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