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族长的嘚瑟(1 / 2)

('竣工那天,江家村的村民们在码头上举行了隆重的祭河仪式,摆了三牲九礼和五谷。

以祈求河神保佑这一带水路平平安安。

周围村子前来看热闹的人,把码头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其中就有邻近几个村的村长。

都说这码头修得,看着比县城里的码头还要大还要气派。话语里的羡慕,那是藏都藏不住。

与此同时,江家村的村民们则骄傲极了。那下巴抬得,都能看到鼻孔里的鼻毛了。

羡慕去吧!我们村有个出息的江暖大侄女,有本事你们也养一个去!

码头修好了,村民们又马不停蹄的参与到了村道的修筑中。

为了赶在春耕前完工,大家发了狠的加班加点的干活。

江暖怕大家累出毛病来得不偿失。

同老族长沟通过后,又从附近的村子雇了三十个青壮过来一起修路。

如此,总算赶在二月中旬,把这条长达四里半的村道修好了。

夯土筑基,石灰加沙子加糯米浆调成的三合土筑面,使的这条路又宽又平又直。

走在上面那种稳重踏实感扑面而来,江家村的村民们心里别提多得劲了。

老族长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一高兴就没忍住,中午就多喝了两杯。

喝到二啷当的时候,也不睡觉,摇摇晃晃的又跑村道上得瑟去了。

正好碰上捋着胡子前来看稀罕的,隔壁王家冲的村长。

他同这村长早些年是有点子私仇在身上的。

他第一个喜欢的姑娘,当年就因为嫌弃江家村穷,而选择了交通更方便的王家冲,嫁给了王村长。

老头儿当下就凑了过去显摆上了:“老兄弟,不是我摆格。

你去看看,放眼整个冯乘县,有哪个村子能有我们村这么好条件的。

你瞧瞧那码头,码头修得比县城还要阔气。这村道也是又宽又阔。

不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畅通无阻。

就凭着这两样,将来我们村里的姑娘小伙说亲,都比别的村子要容易许多,你们杆河村比的上吗?

等到今年收了秋粮,大家伙再把新房子盖起来,那就更了不得了。

十里八村的俊后生俏姑娘,还不得可着咱们村挑。

就是你们王家冲的漂亮姑娘,那也得上赶着往我们村嫁!”

这一通挤兑,着实给王家冲的村长气得不轻,当即就回怼了回去。

一来二去的,这两个年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家伙竟然就在大马路上干起架来。

扭打着,一直滚到路边的排水沟里。

得亏最近几天没下雨,沟里都是干的,否则这两俩铁定滚一身泥水。

闻讯赶来的江氏族人们,七手八脚的将俩老头从沟里扶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刻钟以后了。

好在两老头还有些理智,掐归掐,都没下死手。

也就是滚下沟的时候擦破点皮,外加把头发衣服什么的扯乱了,别的什么事儿也没有。

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大家伙儿都有些无语。

都说老族长平日里挺板正严肃的一个人,没想到喝多了也有这么不靠谱的时候。

都是附近村子的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这话说的,不是招人恨么?

老族长的几个儿子赶紧同王村长赔礼道歉,直说老爹喝醉了,让他老人家多担待些,别同一个醉鬼计较。

又送上了一大条子腊肉并一坛子五斤装的米酒,这才给人劝好了。

王家冲的村长没好气道:“你们这爹虽然蠢了些,养的儿子却是懂礼的。

罢了罢了,今儿这事儿算我倒霉,此事就这么算了吧!”

说罢,拿了东西一甩袖子黑着脸离开了。

一场风波就此消弥无形。

江暖当时不在家,后来听说此事也颇有些哭笑不得,同白泽吐槽道:“这老爷子,回去定然挨说了。”

路修好了,制糖坊里的甘蔗也彻底消耗完了。等再开工时,就该差不多到年底了。

不过伙计仆役们并不会就此闲下来。

江暖把人调到了准备拿来种甘蔗的庄子那边,帮忙整理田地起垄。

当然,几百亩的庄子,就这么几个人肯定是不够的。

江暖又从从黄牙人手里买了二十多口子人回来弃作庄子的佃户,这些人全都是打南边过来的。

都是种庄稼的好手,去年秋因为家乡遭了百年不遇的水患,冲毁了一切。

走投无路之下这才带着一家老小卖身为奴,就为了能寻条活路。

这些人中,其中就有两家是种过甘蔗的。

江暖把他们安置在庄子里,选了其中一个甘蔗种植经验最丰富,也是最沉稳的汉子做了庄头。

专门负责管理甘蔗田以及这些佃户。

除此外,她还在附近的村子里雇了几十个临时工一起帮忙种植。

有那几个老师傅指导着,怎么样也出不了大错。

其实甘蔗的种植并不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