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水稻丰收,吕喻返京(1 / 2)

('围观的人群看到这片稻子,就如同色狼看到了美女,饿狼看到了最肥美的肉,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眼里写满了“想要”两个字。

但再想要,他们也只敢看看,绝不敢伸手。

没看到田埂边每隔几步就站着一个带刀的汉子吗?

听说他们都是皇宫里出来的,你的手再快还能快过别人的刀?

好在这片稻子的主人说了,明年还有一年,最迟后年。

高产稻就会开始全面推广,让他们多点耐心再等一等。

因为稻种实在太过金贵,收割完的稻草,佃户们从头到尾又仔细的翻了两遍。

确定没有再落下一根稻穗,这才作罢。

这三亩多稻子收回来晒干后吹去秕谷,拿秤一过,亩产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七百三十八斤。

是普通稻子的两倍还要多。

消息传开,整个冯乘县都沸腾了。

人们纷纷涌到江家村来问询高产稻种的事情。

问的人太多了,江家的人难免解释的口干舌燥。

见此,江暖索性让人写了告示,一张贴在了村口的大樟树底下,一张贴在了县衙门口。

仔细的解释了有关高产稻种的相关事宜。

听说后年他们就能种上这种高产稻,百姓们一个个高兴的,就像是过年一样。

一时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谈论的都是高产稻种。

且说流民们这边。

自从县衙那边给他们落了户分了田地以后,衙门和江家这边就停止了粮食补助。

对此,新居民们没有任何异议。

事实上他们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尤其是在江暖这边。

前期给他们提供工钱粮食补助,请他们开荒。

等他们开完荒,又直接把整块田都送给了他们。

不仅如此,还给他们免费提供下一季度的粮种。

知道他们从来没种过水稻,甚至派了人手把手的教他们育秧苗。

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江暖在吃亏。

好在新居民们也都是懂得的感恩的,他们深知像江暖这样的好人满世界难寻。

他们逃难至此,一无所有,只除了一把子力气。

因此,在江暖家收稻子的时候,他们也纷纷加入进来帮忙,不肯再收一文钱工钱。

对新居民们来说,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报答江暖的东西。

江暖知道他们不容易,遂交代下面的管事,管他们饭,管饱,还必须要有大块肉。

人前光鲜必定人后受罪。

尽管江暖已经尽量放权了,但摊子铺得太大,需要她处理的事情仍然很多。

江暖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直到双抢过去,她总算是能清闲几天了。

与此同时,明光皇帝也收到了江暖着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东西。

是一个小木头匣子,匣子里装着一封信和三根稻穗。

稻穗一长两短,其中那两条短的连起来才有长的一根那么长。

明光帝将那根长长的稻穗拿在手里,反复仔细的观看摩挲。

嘴角的笑意,那是压都压不住。

之后又展开宝贝女儿给他写的信。

信上先是写了回冯乘县这段时间她所做的事情,又问候了父亲和两位哥哥是否安好。

最后写上了这批高产水稻的产量,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八斤。

明光帝看到这里再也止不住哈哈大笑。

爽朗的笑声引得门外站岗的禁卫军们忍不住纷纷侧目。

暗自猜测陛下这是又遇到什么好事了。

第二天上朝明光帝当殿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并且把女儿捎来的稻穗公开展示在朝臣们面前,自然又引得朝野一片震动。

震惊之余,百官们纷纷恭贺皇帝,喜得如此“神种”。

说宸曦公主简直就是大景国的福星。

当家长的都喜欢别人夸自家的孩子,这比夸他们自己还开心。

明光帝也不例外,那洪亮的笑声传遍了金銮殿的每个角落,那叫一个骄傲得意。

就差没明着跟朝臣们显摆“瞧瞧,朕的公主就是如此有本事,你们的女儿比得上吗?”如此种种。

白泽跟江暖抱怨说好久没有吃到红烧甲鱼了。

江暖难得有空,又是阴天。

索性让人给她做了根钓鱼竿,带着人撑着船到了河中心的鲤鱼洲,准备钓甲鱼去。

其实这玩意儿压根儿就不用钓。

这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好,甲鱼这种东西吃的人又实在不多。

河边柳树底下的沙堆子里多的是,随便扒拉几下就能找到一只,保管又大又肥。

众人抓了三只十几斤的也就停了手,这几只足够大家伙吃了。

反正这些甲鱼就在这里,又不会跑,以后想吃了再来抓就是。

除了甲鱼,洄水湾处的大鱼也多。

洒饵打窝,杆子甩下去,没多会儿就能拉上来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