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北影厂子弟帮(1 / 2)

('剪辑工作大功告成,王盛心里踏实了大半。

但他深知,一支广告的成功,画面和声音缺一不可。

接下来的两天,他如法炮制,揣着“金桥”烟和同样真诚的笑脸,辗转于北影厂的各个技术车间。

第二站是录音车间。

广告片需要一段能烘托浪漫氛围的背景音乐,以及最后那句“盛影传媒,为您铭刻独一无二的爱情电影”的浑厚男声旁白。

王盛的目标很明确,借用厂里的专业设备录制,再请位老师傅帮忙调音混音。

接待他的是录音车间的副主任,一位对声音质感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老工程师。王盛没直接提要求,先是恭敬地递上烟,然后拿出剪接好的betacamsp母带,只放了无声的画面。晨曦中的头纱吻,唯美的构图和光影,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叙事性和情感张力。

老工程师推了推眼镜,看着监视器,没说话,但眼神里流露出专业性的欣赏。

王盛趁机说明来意,强调这是韩厂长点头的“市场化试点”,并委婉表示需要一点“声音上的魔法”来让画面更完美。

或许是画面确实打动了老工程师,或许是韩三坪的名头起了作用,又或许是王盛那副对技术充满敬畏的诚恳态度,老工程师最终点了头。

他亲自带着王盛进了混音棚,挑选了一段库存的、版权清晰的浪漫钢琴曲小样,又找来一位嗓音条件出色的播音员同事,录制广告的旁白。

在老工程师的巧手下,音乐的音量、旁白的入点、甚至亲吻时细微的环境音都被精心调整,最终混录出的效果,让简单的15秒广告瞬间拥有了电影预告片般的质感。

王盛付出的代价是两条“金桥”烟和混音棚的象征性使用费。

接着是字幕和简单的片头特效。

王盛又找到了美工车间和特效车间。

1996年虽没有酷炫的cg,但用专业的字幕机做出电影感十足的金属质感logo字幕,或者简单的淡入淡出、叠化效果,对北影厂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小菜一碟。

同样是以“金桥”开路,加上“韩厂长试点项目”的虎皮,王盛顺利拿到了他想要的“高级感”包装。

至此,广告片和几套不同风格的模板样片全部制作完成。

捧着最终的播出带,王盛感觉这薄薄的磁带盒重若千钧,这里面凝聚的不仅是他们的心血,更是这几天打通北影厂内部关节的一次成功实践。

……

就在广告片完成的当天下午,陈玉从工商局取回了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盛影传媒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红彤彤的印章,白纸黑字的有限责任公司身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珍贵。

虽然注册资金有一半是设备租赁权,虽然办公室简陋,但这一切意味着他们不再是草台班子,而是一个有正式身份的市场主体。

王盛当即决定,搞一个简单的开业仪式,既是讨个好彩头,也是宣告他们的正式亮相。

他让陈良赶紧去订做了一个简易的牌匾,又买了些瓜子和水果糖。

王盛更是亲自又去堵了韩三坪一趟,把开业剪彩仪式的事说了下,希望能邀请到厂长出面剪彩。

第二天一早,在王盛那间二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门口,小小的开业剪彩仪式低调举行。

令王盛有些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韩三坪竟然真的抽空来了。

他穿着那件熟悉的灰色夹克,在一众穿着工装或旧衣服的北影厂职工子弟中显得格外醒目。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鲜花簇拥。

韩三坪到了之后,只是简单看了看营业执照,和王盛、陈良等几个核心成员握了握手,说了几句“好好干”、“闯出个样子来”、“注意影响”之类的鼓励兼告诫的话。

然后,他在众人的簇拥下,拿起剪刀,剪断了那根红色的绸带。

对面,请来的摄影师傅,举起手中的相机,“咔嚓”一声,记录下了这一刻:韩三坪面带看不出深浅的微笑站在中间,王盛和陈良一左一右略显紧张和激动,身后是猴子、大刘、小兵、陈玉等一群眼神里充满希望和茫然的年轻面孔,背景是那间挂着崭新却略显单薄牌匾的旧库房。

韩三坪没有多待,剪彩完毕,象征性地吃了一颗陈玉递上的水果糖,便在一众管理岗职工或好奇、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离开了。

但他的出席本身,就已经传递出了足够强烈的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