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这是好事啊(1 / 2)
('“好嘞,我们等您。”
挂断电话。
迎着众人探究的目光,陈玉故意没说话。
见她不说话,陈良先急了:“玉姐,我们等您是什么意思,莫不是有客户要上门?”
“真有人愿意花9999元?”
原先感慨没业务,白瞎了那么好的广告的猴子,这会反倒不敢相信会有人愿意尝试尝试。
婚庆录像和婚纱照不是同一个赛道,婚纱照是大多数人必拍的,因为使用的是专业胶片相机,涵盖的服务也多,动辄就要上千元、甚至大几千元、上万元,而婚庆录像业务是近几年随着家用级模拟信号摄像机渐渐打开市场,才开始冒头的,做这行的一般是主营拍照的影楼,或者是电视台等其他文化单位的摄影师偶尔兼职赚赚外快,真当主业经营的,基本没有。
市场是未知的。
客户也是未知的。
简而言之,心里没底。
“玉姐,你快说啊。”
大刘和小兵也沉不住了气,开口催促道。
陈玉也不卖关子了:“没错!等下会有客户上门!”
猴子忍不住猜测道:“不会是骗子吧?逗我们玩?”
王盛站起身:“是不是骗子,等一等不就知道了,陈良,你和我去厂门口等着,别怠慢了客户。”
“哦,好。”
……
北影厂大门外,上午九点多钟的阳光已经有些晃眼。
厂门对面的空地上,或站或坐,聚集着几十号人,男男女女都有,他们的眼神里都带着一种相似的期盼和焦虑,目光时不时瞟向北影厂的大门和每一个进出的人和车。
这里是京城有名的“蹲活儿”点之一,怀揣着明星梦或仅仅是找碗饭吃的“京漂”群演们的聚散地。
王盛和陈良站在厂门内侧的阴凉处,等着那位陈女士。
“瞅见没,”陈良用下巴指了指外面那群人:“这个点儿还在这儿蹲着的,十有***今天没戏了。”
王盛目光扫过那些或茫然或疲惫的面孔,点了点头。
他懂陈良的意思。
北影厂这边通常一大早,六七点钟是“上工”的高峰期,各个剧组的副导演、场务会出来挑人,需要什么样的群众、特约,一眼扫过去,指着谁就是谁,当场拉走。
到了***点,还没被挑走的,基本上就意味着今天很可能要“饿肚子”了,只能指望有没有哪个剧组临时缺个把人,或者有些钱更少、更累的散活儿。
“都不容易。”
王盛神情淡漠的说了句。
前世他曾在底层摸爬滚打过很长时间,太理解这种等待的滋味。
陈良撇撇嘴:“谁容易啊?咱们要不是被逼得没法子,不也得跟他们一样,或者干脆回家啃老?好歹咱们现在还能折腾点自己的事儿。”
王盛点点头,没接话。
他的目光在那些年轻的、尚且带着稚气的面孔上掠过,忽然想到了一个女孩。
范小胖……
这时候应该还没考上谢缙恒通明星学校吧?
好像是明年,或者后年,她才来的京城?
记不太清了。
只知道她也是从跑龙套开始的,后来……
正想着,一辆红色的夏利出租车停在了厂门口路边。
车上下来一位穿着考究、年纪约莫五十岁上下、戴着金丝眼镜、拎着皮包的女士,她看了看北影厂的气派大门,又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纸条,似乎在确认地址。
王盛立刻收起思绪,碰了碰陈良:“来了。”
两人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快步迎了上去。
“您好,请问是陈女士吗?”
王盛脸上露出得体热情的笑容:“我们是盛影传媒的,特意在此等候您。”
陈女士抬起头,看到两个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尤其是王盛,她眼睛亮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他几眼,脸上露出恍然和更加满意的笑容:“哎呦,你就是广告里那个新郎官吧?比电视上看着还精神!真是劳你们大驾,还专门在门口等着,太客气了。”
“应该的,您是尊贵的客户,必须接待好。”
王盛侧身引路:“您请跟我来,我们办公室就在厂里面。”
陈良也在一旁憨厚地笑着点头。
走进北影厂,看着厂区内高大的摄影棚、挂着各种牌子的车间办公楼、偶尔走过的穿着戏服或扛着器材的工作人员,陈女士眼中的信任感又增添了几分。
在这赫赫有名的电影制片厂里办公,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让她觉得这一万块钱花得应该靠谱。
来到那间二十多平米的办公室,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陈玉已经泡好了热茶,微笑着端上来。
寒暄几句后,王盛便切入正题,将betacamsp样带放入录像机,连接办公室那台电视,开始播放他们精心准备的“金禧典藏”模板视频。
当高清画质、专业布光、电影感运镜的婚礼片段出现在屏幕上时,陈女士忍不住向前倾了倾身体,看得十分专注,尤其是看到那个唯美的“头纱吻”和几个借鉴自经典爱情电影的构图时,她连连点头:“好,好,就是这个感觉,比普通婚庆录像拍得高级太多了!就跟真看电影似的!”
王盛在一旁适时地讲解:“陈女士您看,我们采用的是广播级摄像机,画质远超普通vhs。拍摄时我们会配备双机位,确保捕捉到每一个重要瞬间。灯光也是专业的电影灯光,出来的肤质和氛围感完全不同。后期剪辑调色,都是在北影厂的机房完成,保证最终成片的质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