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晋升体系(2 / 2)

王盛多数时间是在静静倾听,辨别那些信息有用,那些信息没用,被视为糟粕的酒桌文化,要说有什么便利,大概就是能跨圈子交换信息。

尤其在眼下这个年代,各种细分市场尚未完善,一条当事人觉得没啥用的信息,很有可能就是条财路。

几人喝了一会,眼看时机差不多了,王盛对刘旭日打了个手势。

刘旭日会意,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向正轨:“老胡,今天请您来,一是聚聚,二呢,也是王总他们有个不错的想法,关于一档新节目,想请您把把关。”

王盛顺势将那份相亲节目的策划案递了过去:“胡主任,这是我们初步构思的一个节目方案,感觉可能比单纯的广告片效果更好,请您指点一二。”

胡刚用餐巾擦了擦手,这才慢条斯理地接过策划案,翻看起来。

起初他表情随意,但看着看着,眉头微微蹙起,翻阅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包间里一时只剩下餐具轻微的碰撞声和胡刚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良久。

胡刚放下策划案,拿起酒杯抿了一口,沉吟道:“想法……很大胆,也很新颖。颠覆了现有相亲节目的模式,戏剧性和话题性很强。如果真能做出来,收视率应该不会差。”

王盛和赵经理没有什么反应,等胡刚接下来的话。

果不其然,胡刚话锋一转:“不过,小王啊,这事没那么简单。台里每年报上来的新节目方案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能通过的寥寥无几。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事,需要上报编委会讨论,涉及频道资源、制作团队、播出时段、经费预算……牵扯方方面面。尤其是你这节目形式,太新了,台里那些老编导未必能接受,审查方面也得打个问号。”

他放下酒杯,看着王盛,语气变得公事公办:“这样吧,策划案我先带回去看看,找几个靠谱的人私下问问口风。成不成,我现在不敢给你打包票。”

王盛识趣的举杯:“太感谢胡主任了,不管成不成,您这份心意我王盛都记在心里了。这节目要是真能有点希望,我和赵经理后续肯定会追加广告投放的资金。”

他顺势把赵经理也拉上。

赵经理连忙点头:“没错没错,胡主任,这节目要真成了,我们紫房子肯定冠名赞助!”

胡刚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和潜在的广告收益承诺:“好说,好说,都是为了工作嘛。我尽力而为。”

饭局结束。

一顿饭花了几百块,存在无名居的两千元没有用完。

……

次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1996年的五一劳动节,只放假1天,没有调休。

这与此时实行的双休制度有直接关系。

虽然有1天的法定假期,但北影厂也没安静多少,一线工人早早就忙着出工了。

盛影传媒更是早早地忙了起来。

今天,陈女士的儿子、儿媳放假休息,正好用来排练婚礼。

王盛也要带人配合,熟悉流程。

熟悉流程虽然不用真刀真枪的拍摄,但原本敲定的主摄影师是陈良。

陈良不在,王盛只好把之前帮忙拍广告的厂摄影助理周伟又请来帮忙了。

周伟是前两年在北电摄影系考证班学的摄影。

北电摄影系推动平民化教育,满打满算也没几年。

前些年,北电摄影系连续开设了好几届考证班招生,类似于培训班,每届招生人数,最少最少,也有大几十人,累积下来,也有几百人之多,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京城文化单位没工作的子弟。

前两届考证班学生结业后,吃到了摄影技术下放的红利,顺利进入到了单位工作,后面几届,也都享受到了摄影技术下放的红利,不过出来的晚,进单位比较困难,但又赶上市场经济百废待兴,转头开个照相馆,或是进入广告公司等等,混的也不错。

另外一部分,出来的比王盛等人早,又比前人晚,是进不了单位,工作也不太好找,市面上也没有那家公司需要大量摄影师,只能回到父母工作的单位,成为合同工,周伟就是这样。

周伟前几天接了一旅行社的活,帮忙给来京旅游的游客拍录像,这是旅行社外包给北影厂的活,得益于北电摄影系这些年为了募集额外的教学资金,每年都开设培训班,导致北影厂摄影车间最不缺的就是摄影助理,更不缺周伟这样的“二助”。

在北影厂内部,想要晋升成正儿八经的摄影师,需要先从第二助理摄影师干起,也就是俗称的“场工”、“二助”。

负责摄影组大部分杂务工作,比如打板、更换胶片盒、做摄影记录、为演员标记走位点、保管和清洁所有摄影器材等,是摄影组里的学徒和基石。

等干一段时间,通过摄影车间设置的考试后,才能晋升到第一助理摄影师,俗称“一助”,负责“跟焦”工作。

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且压力巨大的工作。

在手动镜头时代,需要根据演员的走位和摄影机的运动,精准、平滑地转动跟焦器,确保画面主体始终清晰,还要负责管理所有摄影镜头。

再往上才是摄影师,摄影师的上面还有总摄影师。

以前,摄影师少的时候,晋升速度还是很快的。

进入八十年代后,从二助晋升一助的速度就开始一年比一年的慢。

如果进电影剧组,周伟只能干二助的活,哪怕他有一助的实力,也只能给一助打下手,北影厂内部技术岗的晋升通道差不多堵死了,每年才组织一次考试,名额就几个,谁排队排的早就提谁,跟技术高低、实力优劣已经脱钩了。

从五一开始,跟着王盛学习了几天婚庆录像拍摄流程的周伟,发现这活好啊,不仅轻松,酬劳还多,比摄影车间安排的散活强多了,也比在剧组当孙子强,和王盛沟通后,周伟便辞了厂里的工作,和盛影传媒签了为期三年的劳务合同,违约金只有五千元,毕竟本身就有手艺。

周伟的行动,瞬间带动了摄影车间一票有“一助”实力,又没啥远大理想的“二助”离职。

以前,他们还想过成为正儿八经的摄影师,这些年晋升通道堵塞后,心气也被磨没了。

有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活轻松、且稳定的工作,用脚选都知道选那个。

这二十多人的加入,瞬间填补了中端、中高端、高端业务所需要的人手。

低端业务则交给后续培训结业的北影厂子弟练手。

未来的晋升途径,要先干至少半年的低端业务,得到不少于10位客户良以上的评价,才能晋升到中端业务当助理,干三个月的助理,才能转为中端业务摄影师,以此类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