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清算(2 / 2)

孙海洋见王盛感兴趣,说得更细了些:“到了94年,部里又发了348号文件,算是明确了这个改革方向,允许我们著作权单位直接向省市发行放映单位发行。

这下好了,不少省市都学着苏省这么干。政策一松绑,江浙两地经济好,老百姓有钱又爱看电影,一下子就成了兵家必争的重要票仓。

韩厂长这次就是去亲自督阵,攻坚克难。《孔繁森》是厂里今年的重点任务,政治意义和经济效益都得抓。”

原来如此。

王盛微微颔首:“感谢孙主任指点,明白了。”

孙海洋摆摆手,笑得一团和气:“应该的,都是为厂里做事。王总你们这次要是把陈老板这单活儿干得漂亮,也是给韩厂长、给咱们北影厂脸上增光,对厂里在鹿城、在浙省的业务只有好处。”

……

呜——!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

庞大的绿皮火车驶离了京城站,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二十人占了几个硬卧隔间。

设备堆放在走廊一侧,用链条锁简单固定,派了人轮流值守。

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鼾声、谈笑声、小孩哭闹声、列车员推着小车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声音不绝于耳。

王盛坐在下铺,靠着车窗,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华北平原景象。

吴一一坐在他对面,拿着分镜头脚本再次揣摩;许灵则在仔细检查着带来的化妆箱;团队的其他人在打扑克,声音压得很低;孙海洋则拿出本书翻看着。

旅途漫长而枯燥。

王盛拿出笔记本,继续完善鹿城之行的细节规划。

偶尔有团队成员过来低声询问一些细节,他都一一解答。

夜幕降临,车厢顶灯熄灭,只留下过道昏暗的夜灯。

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成了主旋律。

……

一天一夜的旅程后,列车终于在次日下午晚点抵达了魔都站。

人群汹涌而出。

团队一行人拖着大量设备,在闷热潮湿的空气中艰难地挤出站台,按照计划,他们需要立即前往另一个站台,换乘前往鹿城的列车。

“都跟紧了!看好东西!魔都站人多手杂!”

孙海洋提高嗓门提醒着,额头上全是汗。

王盛也打起十二分精神,和录音组的两人前后照应,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转移。

……

前往鹿城的列车条件稍差一些,是更老式的绿皮车,而且异常拥挤。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安顿下来,众人都已疲惫不堪。

“再坚持一下,明天一早就能到鹿城了。”王盛给大家鼓劲。

又一夜颠簸。

当窗外出现连绵的丘陵和纵横的河网,空气中湿润的水汽愈发明显时,列车广播终于响起:“旅客朋友们,前方到站,鹿城站……”

1996年5月23日上午,列车缓缓驶入鹿城站。

王盛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看向窗外这座以商业和活力闻名的南方城市,忽然想起了吃喝嫖赌的黄鹤和他的小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