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自省(1 / 2)
('她是尊贵无比的兰陵公主,眼里哪能看得见这些“下等人”啊?
后来为了刚登基的谢翊稳固皇权,远赴边城,跟那些淳朴的军士们同吃同住。
亲眼目睹战争带来的创伤,亲身感受边塞的苦寒,才渐渐明白,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毕生所求,不过是一家温饱,平安终老。
仅仅是“活下去”这个最简单的愿望,在严冬来临之时,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奢望。
“靖川,”谢苓忽然开口,声音不大,不过身后的男人听得清清楚楚。
“你看看这京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先祖筚路蓝缕创下的基业,才传了几代,感觉又要重蹈覆辙了。”
魏靖川的身子微微一僵,好像没想到公主会突然跟他说这个。
他恪守本分,很少对朝政民生发表意见。
可是看着眼前的景象,又听着公主沉重的语气。
他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小心翼翼地低声回答:“殿下……百姓生活,确实艰难。尤其是冬日。”
谢苓侧头看了他一眼,见他眉头微蹙,目光扫过那些在寒风中劳作的身影,带着一丝怜悯。
她看过他的履历,上面写着父苦力,母绣娘,应该也是穷苦百姓出身吧。
不过此时的谢苓并不知道,魏靖川这个苦力父亲,绣娘母亲,不是她想的那种......
“嗯,很艰难。”谢苓叹口气,就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魏靖川讲。
“我曾以为皇家富贵是天经地义,却忘了这富贵根基,在于民心。要是老百姓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这看似稳固的江山,又能维系几时?”
她停了一会儿,脑子里浮现出蜂窝煤的样子。
“所以像蜂窝煤这样的东西,不能只成为权贵之家锦上添花的玩意。”
“得赶紧把它推广开,让整个大邺的老百姓,起码到了冬天,能烧得起煤,能少冻死几个人。”
“哪怕不赚钱,甚至还得往里搭钱,那也值。”
魏靖川听着,心中震动。
在他印象里,公主又高贵又聪明,有时候还有点任性。
却从未听过她如此直白地谈及民生疾苦,并流露出如此强烈的,想要做点实事的决心。
他犹豫了一小下,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殿下……要是真能如此,是全天下老百姓的福气。我在大邺游历的时候,看到太多……因寒冷冻死病死的百姓了。”
“曾经过一户农家,正在办丧事,我却看到穿着寿衣的老人正在挨个跟亲朋好友道别。”
谢苓一怔,不由得认真听起来。
“我与殿下一般,大为奇怪,遂前去打听了一番。”
魏靖川苦笑着,继续说道,“原来,是冬日快到,农户家里添了新生孩子,棉衣不够穿了。只能先办丧事,然后老人跟亲朋道别后自缢而死。将棉衣留给孩子保暖。”
“而且不止这农户一家,那一片乡里,都有这样的习俗。”
魏靖川的话很朴素,没有什么大道理,可是却让谢苓心里疼得厉害。
老人自死,是自愿,更是无奈。
饿了,还能吃草吃树根,可这冷,是无论你躲在哪,都逃不了的恶魔。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把亲人和自己的命给带走,却无能为力。
魏靖川没有再说下去,但那份沉痛已在不言中。
谢苓听出了他话语中的真诚与意愿,尽管他表达得如此克制。
她看向他的目光更柔和了些。
这个看似只懂忠勇的武将,内心亦怀有大爱。
“会的。”谢苓的话里满是坚决,“这才只是个开头罢了。”
然后两人便不再多言,继续前行。
穿过主街,行至一处僻静的巷口。
一阵尖利的哭喊声,毫无预兆地,刺破了午后的宁静。
“放开我!”
“我就是死,也不委身于那个糟老头子!”
谢苓停住了脚步,扭头往那边看。
就瞧见巷子里头,有几个穿着家丁衣服的仆人,正拼了命地拽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
那女子就穿了一件单薄的青衣,在这冬日里,显得格外可怜。
她的发髻早已散乱,几缕青丝黏在沾满泪痕的脸上,狼狈不堪。
眼睛里没有哀求,也没有害怕。
有的只有宁死不屈的倔强。
那双眼睛里的倔强,灼痛了谢苓的心。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见多了这样的眼神。
不甘,愤怒,却又被名为“女儿身”的枷锁死死捆住,最后只能化为灰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