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从內地採购装备(1 / 2)
否则蔡元祺从哪里获得资源收购八家通讯公司?
林家栋处理完案件后,收到了几个**匯报。
他整理信息后发现仍有些许缺失,毕竟那家酒吧实在难以进入。
林家栋思考片刻,觉得如果亲自出手倒是可以进入,但没必要。
他对对立面的情况不了解,谁知道里面藏了什么?
他虽然厉害,但並非无所不能,索性不再多想,继续监视即可。
现在与蔡元奇勾结的人员名单基本確定,那么这些人又与谁勾结呢?
既然无法进入那家酒吧,那就盯住其他人,把所有人都纳入视线。
这些人並非警察,反侦察意识不强,或许可以从他们身上有所收穫。
这些线索掌握在自己手里,將来有机会就能一网打尽,那时自己在警队的地位將更加稳固。
次日,果然有部分媒体、报纸开始宣传林家栋的话,但影响不大。
因为大多数人已经知晓此事,这件事规模太大,一条隧道若被毁掉,后果不堪设想。
港岛居民也感到害怕,而林家栋展现出的果断行动,让他们安心不少。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频繁发生,直接將其定性为恐怖活动,也算是合乎情理。
毕竟没有人愿意整天担惊受怕地生活,而林家栋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因此一些试图引导舆论的报导,都被大家忽视了,甚至被认为是无稽之谈。
林家栋是港岛知名的风云人物,不仅因財富显赫,更因其卓越的侦探才能。
自加入警队以来,二十多年间屡破奇案,他的声名无人不知。
亚洲媒体一直对他的事跡津津乐道,使得他成为警界高层中最具公眾认知度的人物,也是大眾最熟悉的一员。
儘管如今已位居高位,较少直接参与一线行动,但只要他在直播中现身,人们便莫名感到心安,坚信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这样的信任无需多言,每个人心中自有评判標准。
林家栋对此习以为常,他知道並非所有人都能体会人质经歷的恐惧,而且多数人处於安全环境,自然不愿回忆那些令人不安的经歷。
毕竟,很少有人真正体验过被枪指头的滋味。
港岛严格控枪,即使申请持枪证的人也寥寥无几。
最终,这归结为速度的重要性——只要你动作足够迅速,犯罪分子便难以反应。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只是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需要大量精锐警员在场才可行,而港岛的飞虎队因此名声渐起。
然而,这次案件虽告一段落,接下来仍需追捕西隧股东等嫌犯,同时查清武器的来源。
此事並未彻底完结,还需深入挖掘。
正如林家栋所说,他们无法阻止犯罪行为,但必须尽力切断犯罪分子获取武器的途径,这方面的打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他目前正专注於研究水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水警人数不少,但在海上封锁能力上仍有欠缺。
不仅是水警存在问题,海关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港岛每日进口货物量巨大,海关虽任务繁重,但难道就没有其他隱患?
海关隶属於不同系统,虽警队办案有优先权,但对海关內部调查权限有限。
此事由廉政公署负责。
光是考虑这些问题就已经让人头疼不已,眼下还是先把注意力放在水警身上比较实际。
首先要从水警的夜间巡逻著手,由於视线受限,尤其是在海上,单纯的视觉观察难以奏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