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元培班什麽鬼?】(1 / 1)
回到农村,躺了一天,啥都不想干。
次日,大清早。
堂弟陈贵荣拿着鸡枞菌上门:「我妈捡的鸡丝菇,给你送几朵过来。」
「谢啦,」陈贵良顺口问道,「中考准备得咋样?」
陈贵荣硬着头皮说:「还行。」
想了想,堂弟又说:「哥,要不你去劝劝我爸妈?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想去技校学技术,早点出社会赚钱。他们非要我读高中,我读不进去书啊!」
陈贵良才不想掺和:「你可以先去高中试试,实在不行,读一年再退学转技校。」
陈贵荣想了想:「这法子不错。」
这家伙就快中考了,却一副躺平状态,乐呵呵回家拿来两副扳网。
这种扳网很小,是用废旧蚊帐做的,只能用来扳小鱼小虾。
陈贵良顿时生出童趣,用菜籽粕丶玉米面丶小麦粉做饵料,跟堂弟一起到河边扳河虾玩。
多亏了全市工厂倒闭大半,如果换成几年前,这条小河就是个臭水沟。
当然,污染严重也有其「好处」。
尤其是在夏天,工厂借着下暴雨集体排污,污水一来就把鱼给药翻了。下游农民欢呼雀跃,连老人小孩都带上抄网,把将死未死的鱼捞回家吃。
陈贵良从小吃着污水鱼长大,长期经受元素周期表考验,早已炼成百毒不侵之体。
诺基亚铃声响起。
陈贵良放下抄网,从裤兜里掏出手机。
「喂,我是胡玮时。」
「玮时姐好。」
「高考感觉如何?」
「还行,能过一本线。」
「那就预祝你北大生活愉快。有没有写长篇的打算?跟你同时拿一等奖的李海洋,已经着手写长篇了。」
「我再想想。」
「你初赛那篇科幻,就完全可以扩写成长篇嘛。」
「历史小说如何?」
「也可以。你把前几章稿子寄来我看看。」
「那我先准备一下。」
「……」
挂断电话,堂弟一脸羡慕地看着他。
陈贵荣说:「哥,你真牛逼,还在读书就有手机。」
「我自己挣稿费买的,」陈贵良说,「你要是能考上大专,我就送你一部手机。」
「真的?」陈贵荣突然又不想读技校了。
「我骗你干嘛?」
半上午,太阳越来越大,天气变得炎热起来。
陈贵良提着两三斤河虾回家。
「喵~~~」
熊猫儿大老远就闻到腥味,飞快冲过来,在他脚边绕来绕去。
陈贵良抓了一把河虾,随手扔在地上,小猫咪大快朵颐。
下午,陈贵良坐车前往市区,直奔新华书店而去。
意料之中,只在尘封的角落里,找到一套满是灰尘的《明史》。
至于《明实录》什麽的,想买都买不到,网上也找不到,这年头查找资料非常痛苦。
陈贵良想干嘛?
《明朝那些事儿》呗。
赛博朋克那本小说,陈贵良只写到第二章,便搁笔扔开不写了。一是写起来困难,二是注定没啥读者。
因为他想塞进去太多私货!
《明朝那些事儿》就挺有市场,内容足够浅白,只要不是文盲,就不存在什麽阅读门槛。
当然,陈贵良写出来的东西,肯定跟原作者当年明月不一样。
他连高考作文题目都忘了,哪里记得住《明朝那些事儿》?必须自己翻资料慢慢写,借用原作者的创作方式,即写一部充满趣味性的历史小说。
是的,《明朝那些事儿》属于小说。
当年明月老师,出于个人好恶,添了不少私货进去。
某些私货,陈贵良不是很喜欢。比如把名臣张璁写得近似反派,就着实有些离谱。
不过小说嘛,完全可以理解。
《三国演义》还把周瑜黑成那样呢,《大明王朝1566》也把赵贞吉拍成了不粘锅。这并不妨碍《三国演义》和《大明王朝》特别牛逼。
陈贵良选择写《明朝那些事儿》,不仅仅是为了赚稿费。
他想为《三国杀》铺路!
《传奇》那样的RPG游戏,太吃启动资金了,而且研发周期也长。
《三国杀》就不一样,可以低成本快速上马。
而且,这款游戏的寿命足够长。
二十年后,你觉得它已经凉透了,其实变成了氪金游戏,月流水维持在3个亿左右。
陈贵良完全可以靠《明朝那些事儿》,积攒名气和粉丝,再顺势推出《三国杀》游戏和实体卡牌。
嗯,还可以把北大当成《三国杀》推广平台!
「良良,高考完了还看书啊?」母亲姚兰走过来问。
陈贵良说:「看看闲书,放松一下。」
姚兰瞥了一眼《明史》,密密麻麻摆一排,她不觉得这玩意儿能放松。
但她很高兴,儿子总是这麽自觉学习。
接下来将近二十天,陈贵良每天翻着《明史》,摘抄自己认为可用的内容。
暂时还无法立即动笔写作,他琢磨着去哪儿弄《明实录》。
市面上现在买不到,但北大的图书馆肯定有。
转眼就到了6月27日。
陈贵良坐着乡村大巴,慢悠悠回学校看分填志愿。
再次见到熟悉的校门,陈贵良感慨颇多。
……
北大,招生办。
一位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朱主任,却在招生办挨个给各省状元们打电话。
「喂,是杨xx同学吗?恭喜你考取全省理科状元,我是北大招生办的。你想报清华啊?其实也可以考虑北大,尤其是北大的元培实验班。我们这里教学方式非常特殊……」
「喂,你好,请问是xxx中学吗?我是北大招生办的,恭喜贵校学生斩获全省文科状元,能不能把周xx同学叫来谈一谈……」
另一位卢副主任走进来:「怎麽样?」
「出去说。」朱主任道。
卢主任问:「有几个状元愿意来元培班?」
朱主任说:「有二十几人说要考虑,只有两个定下来了。」
「今年把元培班扩招到160人,步子怕是迈得有点大啊。」卢主任叹息道。
朱主任道:「我再挨个联系各省文理科前十名。」
第一届北大元培班,是开校之后再招人,无论哪个系都可以转来,只要通过了面试即可。
当时搞得比较混乱,而且各大院系颇有怨言——被元培班掐尖很不爽。
从第二届开始,被迫改为入学前招生。
比如陈贵良填写北大自主招生申请表时,可选院系名单排第一个的就是元培班。
但陈贵良填的是哲学系。
还有数理化比赛的全国一等奖丶国际金奖,只要是保送北大的,元培班都要去抢人!
今年,元培班已经抢到20个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保送生,其中3个还拿到化学国际竞赛金牌。
各省的文理科状元,元培班也要去抢,能抢来多少是多少。
卢主任说:「陈贵良也可以招进来。」
「就是前阵子争议很大那个?」朱主任问。
卢主任点头:「反正名额也招不齐,他非常适合元培班。」
朱主任笑道:「也对,元培班确实缺这种学生,我很期待他入学之后的表现。」
「程部长那里……」卢主任提醒道。
「我去要人。」朱主任说。
卢主任嘿嘿笑道:「不关我事啊,我只是顺口一提。」
朱主任道:「你继续联系各省前十名,我去程部长那里走一趟。突然扩招到160个名额,确实有些欠考虑,今年能招到150人就不错了。」
程部长此时也在忙活。
见到朱主任的瞬间,他立即警醒起来:「你又要抢谁?」
朱主任满脸微笑,恭恭敬敬给程部长的茶杯冲水:「什麽叫抢人?讲得跟土匪一样。」
「别绕了,直说吧。」程部长没给好脸色。
朱主任说:「从自主招生名单里捞个人。」
程部长问:「捞哪个?」
「陈贵良。」朱主任道。
程部长说:「他自主招生申请的是哲学系。」
朱主任道:「既然他喜欢哲学,大二可以再选哲学方向,最后还不是落到程部长您手里?」
程部长没好气道:「鬼知道你们把人培养成什麽样子,指不定他大二跑去选物理丶化学丶计算机。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两个了。之前我好端端的一个省文科状元,去年被你们弄去主修材料学!」
「那是他自己选的,又不是我们逼的,」朱主任嬉皮笑脸说,「而且,我们不也把一个国际化学金奖保送生,送到程部长您这里主修历史和哲学了吗?」
听到这话,程部长脸色稍霁。
朱主任继续说:「程部长要是害怕陈贵良学歪了,可以给他配个顶级哲学教授做兼职导师。徐来教授就很适合。」
程部长大怒:「你还想抢我的教授?」
「兼职导师,不耽误时间。」朱主任说。
朱主任死皮赖脸磨了半天,程部长实在受不了他:「你自己给陈贵良打电话,看他的个人意愿。」
「哈哈,感谢领导。」
「去去去,别烦我!」
——
(元培班的导师和学生,有些人比较敏感,容易404。书中全部使用虚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