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1)
“给林彪发电报,让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部队训练上,林区铁路也不要着急,实在不行让小邹同志先多给他一点青头鸭。
高岗那边让他抓紧大豆生产,开荒种地先不要着急。”
对这两人,看过历史的主席心情很复杂,林彪之后有得忙,暂时不用担心,高岗的出路还没想好。
调回中央指不定要出什么妖蛾子,实在不行,到时候只能把他放在北边,按小邹说的,给他整个股份制大农场,让他去当农场主去,顺便安排一批伤残退伍军人。
以东大的胃口,东北加上远东种五亿亩大豆没问题,,据说那边的欧洲也很喜欢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这样一年能还三四千亿的东大债务。
就是怕到时候工作不好做,指不定就要怪自己卸磨杀驴。
主席抽了口烟,叹息一声,建国初期的乱像,以小邹同志的说法,其实就是因为解放太快,大家都没做好准备,干部队伍里面混进来很多异己份子,思想上还是民国军阀的那一套,其次就是争权夺利。
现在书记处之所以把步子迈大了点,同意了这么多建设项目同时开工,未尝没有把蛋糕做大的想法。
主席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脑后,从抽屉里抽出科学中心的规划图看了起来。
其实欧美国家都猜错了,新中国这些项目里面,投资最大的不是淮河治理工程,而是这个远在四川绵阳的科学中心。
对于把科学中心放在这么远的地方,邹临天振振有词“东大以前北京,上海,深圳研究院多是因为要和外国交流,但现在重重要的问题反而是保密。
四川不管是建设大型风洞,还是战斗机导弹研发,都容易保密。
至于大家担心的科学家生活不方便这种问题,在科学中心都不是问题。”
总理很是不理解,问了一个问题“这些科学家很多都是北大清华的教授,他们去绵阳了,北京的这些大学怎么办?”
邹临天摆出一份表格,上面某些大学的人才流失率让总理说不出话来。
“在科学中心西边会新建四所理工科大学,某些大学的美国印记是很难擦除的,与其大动干戈,不如从头再来。
好的大学需要的不过是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国家政策调整一下,把好学生好老师向这四所大学倾斜一下,很容易后来居上,何况我们还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
科学中心的基础设施投资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钱全被投在了各种实验仪器上,直接领先世界七十年。
包括四所大学在内,整个科学中心占地超过一百万亩,教授的住房全是两层小别墅,学生宿舍都是四人一间,整个学校除了互联网,其他全部都是按东大的标准建设。
规划的在校学生总人数更是超过20万人。
四所学校都是国家直属,面向全国招生,以每个省的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主席摇了摇头“贺胡子有得忙了,光是把这么大片地方腾出来都不容易。”
秘书田家英看着规划图也是摇头“按小邹同志的构想,这花的钱海了去了,以后养活这么多教授学生更是一大笔钱。”
主席指了指规划图“再贵还能贵过军队?它们将来发挥的作为远远不是20万军队能比的。只要这个科学中心按小邹同志的构想运行一二十年,他们可抵五百万大军。”
送到东大培训的军队每个月都有训练日志送回来,这些日志给书记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就是战斗力,1991年的海湾战争,萨达姆的坦克飞机面对美国的信息化战术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军队数量再多有什么用?
现在东大的体系化作战更胜一筹,隐身飞机直接敲掉你的雷达站,你的飞机就成了聋子瞎子,靠着卫星导航的无人机漫天遍野,将你的坦克装甲车一一点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