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1)

新中国不缺拿铁锹抡锤子的文盲,但能用计算机开数控机床的就眼前这个年轻人,国家花十几亿在西北核基地建的计算中心,现在钱三强教授他们还在苦学操作,东大送的核武器模拟试验软件的源代码都还没啃明白。

唯一让主席欣慰的恐怕只有马鞍山钢铁厂的建设项目了。

由于从鞍钢调来了不少熟练工人,总算一切都运行得有条不紊。

不管是铁矿的开采,还是钢铁厂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出什么岔子。

邹临天皱着眉头看着远处开过来的徐工xde440矿车,吐槽道“我们国家的铁矿还是太差了,一旦澳洲铁矿能开发了,这铁矿就只有关停的份。”

主席无奈的笑了笑“你这小同志,就是老爱惦记别人家东西。”

邹临天撇了撇嘴“一群犯罪分子的后代,吃我们的饭还老想砸我们的锅,不弄他弄谁。”

主席无奈的笑了笑,说道“2000万一台的大家伙,书记处心疼得饭都吃不下,现在看来还是物有所值。”

邹临天笑问道“鞍钢过来的人看到了没去书记处闹?”

主席笑着说道“怎么不闹?报告打了几回了,要这种大矿车,要5000立方米的新高炉,不是要求他们保密,早闹得满城风雨了。”

鞍钢在1950年那是真正的大儿子,还是亲的,现在看自己过来支援的小弟用着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东西,没情绪是不可能的。

邹临天摇了摇头“先让他们体会一下这种高炉安装的难度,看他们还闹不闹,我估计三四年时间他们能弄好就算他们本事大了。”

下一站是江西丰城县的泥湾村,有后世的资料,书记们对丰城这个地方特别感兴趣,主席这次干脆就选择了这里视察农业生产。

车队在乡间的土路上驶过,主席看着明显高矮不一的水稻沉默不语。

刚一进村,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就痛哭流涕的跪在主席面前“主席,老头子我悔不该不听主席的话啊。”

主席连忙拉起老头,询问具体原因。

一问之下又好笑又心酸,这老头正是老田。

作为种了一辈子地的好手,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出来自己的稻子和别人用了化肥良种的稻子一个地一个天。

他那个悔啊,眼看着到收获季节了,他根本就是茶不思饭不想,不是他家老太婆拉着,说不定跳河的心思都有了。

现在又听说主席来村里视察了,他不向主席哭诉自己的委屈都活不成了。

主席只好拍着他的手安慰“没事没事,幸好只错过了一季,下半年的晚稻良种化肥国家准备得更充足,大家想换多少换多少。”

主席为了得到准确数据,让邹临天帮他打下手,亲自量出了一亩地,现场收割称重。

众人齐动手,邹临天又带了一台柴油脱粒机,一个小时不到,亩产数字就出来了湿谷1231斤,含水率23%,折合干谷1108斤。

数字一出,所有人都轰动了,看长势知道产量会不错,但能直接过千斤是这些在土里刨了一辈子食的农民不敢相信的。

老田整个脸色都是红紫色的,要不是他老婆子见势不妙给他灌了碗水,只怕这老头子今天非嘎过去不可。

看到主席心情好,邹临天开玩笑道“这下您能在广播报纸上直接说产量了。”

主席摇了摇头“他们汇报南边收得早的少则八九百斤,多则过千,还鼓吹说百姓们自发要求多交公粮,我不自己亲自看看都不放心。”

看着农民们脸上喜悦的笑容,主席感慨道“你说我们要发展多久才能免掉农业税?”

邹临天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现在就可以免啊。”

主席一脸怀疑的看着他“这么大个政府全靠东大借钱过日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