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1)

张林池摇了摇头:“没怎么简单。一个分场是否优秀,还有看他们的油料消耗,设备损耗,农药,化肥的消耗,是一个综合指标,大概就是看谁的成本最低。

成本这个指标也从侧面说明了场长的管理水平。”

主席点了点头,问道:“我们现在的成本有没有一个大概数字?”

张林池摇了摇头:“现在没办法提供准确数据,每个分场十万亩地,动作快的种了一万多亩,后面过来的种两三千亩的都有。

今年大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开荒挖水渠上,没有个三年时间,这么大片地方没办法全部开发出来。”

主席点了点头,东大那边一直到56年物资没那么紧张之后,才开始组织人手开发北大荒,那时候可没这么多机械用,完全靠看上百万人肩挑背扛,折腾了多少年才开发出来这块水洼地。

现在才一年时间,能有这个成绩,已经是全体人员拼命努力的结果了。

那边称重入库忙得不得了,主席也不想打扰他们,干脆转过身:“去田里看看。”

总场为了方便,设置在整个北大荒的中心地带,出门往任何方向,都是正在收割大豆的农场。

往北边沿着压实的石子路开出去十几公里,车队停了下来。

主席先是看了看田里十来米宽的收割机,然后蹲了下来,抓了一把黑色的泥土,感叹道:“真肥啊。

旁边跟着的邓子恢也蹲了下来,语气满是羡慕:“这要是全中国都是这种黑土地,咱们的吃饭问题怎么可能这么难。

我差不多看遍了全中国的土地,就没看到过比这里还肥的,种大豆其实有点可惜了,要是种水稻会更好。”

主席摇了摇头:“现在有化肥,农药,机械,其实我们内地的土地已经够吃饭了。

据我了解,内地不少地方还没开发完全吧?

湖北就有一块几十万亩的高台地,就在汉江边上,却因为没办法浇水,种不出东西来,现在还荒在那里。”

邓子恢点了点头:“李先念他们已经做好计划了,这个冬天就准备动手在上面修水库和水渠,把那里改成水浇地种麦子,现在正给工业发展局打报告要抽水机发电板。”

主席好奇的问道:“抽水机往水库抽水到是挺适合用发电板,他们资金够吗?

这可不是小工程,能浇几十万亩地的抽水机连发电板一起恐怕也不便宜。”

邓子恢点了点头:“湖北今年风调雨顺,难得又没有大的水灾,粮食产量全国一骑绝尘,加上他们的特产回款,在全国省级政府收入中恐怕只比上海少。”

一听到水灾两个字,主席头皮就有点麻!

长江建国以来最大的水灾就在眼前,整个长江沿岸的水利工程预算看得中央书记们呼吸困难。

按东大算出来的工程规模,想要一次性整治到位,一年的财政总收入砸进去都还差点。

这种心痛的感觉还不能到处说,主席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内陆之王嘛,就是人太倔,招兵移民工作都不太好搞。”

邓子恢勉强笑了笑:“您都说是内陆之王了,百姓肚子吃得饱,全国人民都没肉吃,那里的百姓出门找条河沟就能摸点鱼抓点虾,改善一下伙食,自然不愿意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跑。

主席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人口密度比他们大,经济比他们困难的地方多了,优先那些地方也好,他李先念没意见就行。”

主席不再想长江水灾的事,预算已经在那里了,勒紧裤腰带借钱也要上。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