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 / 1)
外籍厂长是王稼祥以一万颗蓝药片做安家费的代价,从克伯孚挖来的,德国佬显然很满意工厂的一切,早上一上班,就按照在船上分配好的小组,让他们去熟悉场地,机械。
工程师们全部被他拉进会议室,开始研究图纸。
中国管理人员?他们现在只够资格在旁边看着打打杂,国内根本没有人有管理这种规模企业的经验,现在还只有不到五千人,正是慢慢学习慢慢培养管理经验的时候。
“该死的,欧洲人发明了蜂窝煤,却被中国人发扬光大,他们居然搞出了专门做蜂窝煤的自动化机械,还设计得如此完美,或许我们机械厂可以向欧洲出口这种做蜂窝煤的机械。”
德国佬眼光就是毒辣,此时的欧洲百废待兴,老百姓也都是穷鬼,做饭基本都是用的煤炭或者木柴。
奇怪的是,蜂窝煤在欧洲被发明,却没有在欧洲流行,东大的专家们给出的解释就是,自带一整个液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蜂窝煤机,其实对加工精度和材料的要求不低,欧洲佬虽然做得到,但这种力气二战时花在了做武器上,二战后忙着恢复元气,相比于汽车,机床这些大家伙,没有谁愿意用高端技术做一个低端产品。
到1960年左右,已经开始流行液化石油气了,仅仅十来年的窗口期。
这种机器在中国这种烧了三四十年蜂窝煤的国家才有机会出头。
公制图纸对欧洲人毫无障碍,专家们开始分解图纸,工艺工程师开始考虑使用什么工艺,材料工程师已经到仓库挑选材料。
邹临天挑出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急得团团转。
幸亏邹临天知道如何打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才,只要你们敢教,我就敢给绿美钞,倒是让这些语都不通的家伙连比带划的认真指导。
随着工作的深入,这些欧洲佬的惊喜越来越多。
整个工厂除了人,所有的机械设备,包括测量仪器,都比他们在欧洲用的精度更高,技术更先进。
一封电报发到了工业发展局:德国厂长痛骂咱们太浪费了,如此先进的工厂,应该用来造火炮,坦克,而不是什么狗屁蜂窝煤机厂的设备。
邹临天一边吐槽战争贩子就是死性不改,一边赶往长安机械厂,看看他们到底做出了些什么成果。
谁说欧洲人不懂人情世故的?五十多岁的德国佬一看到邹临天,马上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很高兴见到你,中国最有权势的年轻人。”
邹临天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我在欧洲人眼里就是这个形象吗?”
德国佬哈哈一笑:“他们还说你是中国工业系统的希望,暴君,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邹临天摇了摇头:“好吧,让我们先看看你们这些天干了些什么。”
德国佬很得意:“一个简单的机械厂需要的模具,电动机,电焊机,剪板机,弯板机,冲压机,齿轮,轴承包括那该死的液压系统,都已经开始生产了,马上第一个工厂的全部设备就可以发货了。”
邹临天仔细的听着翻译说完,点了点头:“成果很不错,超过了我的预料,但我感觉你还有话说?”
德国佬卡了一下:“学徒工完全没有基础,虽然他们在晚上都在补文化课,但对机械原理根本没有认识。”
邹临天笑了笑:“所以,是需要加钱还是什么要求?”
德国佬显然没想到邹临天如此直接,摇了摇头:“工资是已经说好的,我们欧洲人讲信誉,但学徒奖金必须提高,相比欧洲的学徒,语不通加上基础知识缺乏,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