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 / 1)
产品比较简单,需要的机器也简单,很多工序还是靠着手工来完成。
为了省钱,地皮是找沙坪坝区租的,厂房就是买的钢铁厂的铁皮,用木方搭起来的。
守在门口的老头不识字,但听说是工业发展局和监察部的联合工作组到了,一双老腿迈得特别利索,十分钟不到,就带看一个满身油污的中年人到了厂门口。
厂长明显是识字的,看过邹临天和黄部长的证件之后,明显是喜上心来,赶紧把众人往里面迎。
黄部长不苟笑,挥着手就让他带去财务室,把所有账本都掏了出来,让工作人员开始清查账目。
邹临天则拉着这位戚厂长开始聊天:“厂子生意怎么样?”
戚厂长搓了搓手:“怎么说呢?基本不愁卖,生产多少卖多少。”
邹临天点了点头:“我记得工业发展局也从你们这里采购一部分工具对吧?”
戚厂长笑着说道:“我们只有锤子,扳手通过了工业发展局的验收标准,螺丝刀说是刀口刚性不足,我们这不正在想办法改进呢。”
邹临天笑着说道:“有动力改进就好,产品还卖到那些地方?”
戚厂长介绍道:“其他大部分被供销社采购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差这些东西,还是挺好卖的。”
邹临天追问道:“没有零售?或者说没有组织销售?”
戚厂长明显卡了一下:“根本没有多余的产量卖啊,除非是我们厂的股东自己需要,才卖一点。”
邹临天和黄部长对视一眼,黄部长问道:“都只买了自用的一两套,还是有人经常买?”
戚厂长额头上的汗一下就出来了,账本现在已经在监察部工作人员手里了,他有几个胆子在一个部长,一个副部级的顾问面前说谎?
支支吾吾道:“咱们有部分股东买得比较多…
听他这么一说,邹临天和黄部长都明白了。
现在中国的工业品销售怎么说呢,上面有工业发展局这个大神压着,基本不存在短缺的问题,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好宝贝都能从工业发展局买的到。
但这个东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要中国自己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工业发展局马上就会消减从东大的进口数量,以保证中国自己的工业发展空间。
像这家工厂生产的这些简单农具工具,工业发展局已经不再从东大进口,鼓励中国自己的工厂加大生产,满足需要为主。
对质量达标的,更是直接采购,帮助向其他工厂推广。
也就是说,邹临天人为制造了这些简单产品的稀缺性。
多了不说,这些搞倒卖的股东,把东西从厂里拿出去,赚一二十个点的利润很容易,这对转手生意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利润。
果然,一家小型加工厂的账目很简单,工作人员分头动手,下午就清理了一个大概:“部长,基本没问题,所有费用支出都在制度规定之内,甚至可以说是优秀标准,这位戚厂长要求很严。
您说的股东多批次购买产品的事确实存在,但价格跟工业发展局和购销社的采购价是一样的。”
黄部长冷笑道:“他们什么档次,也配和工业发展局供销社一个价买东西?
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倒卖的人身份还快就清理出来了,一个沙坪坝区的副区长,下面几个乡镇的书记镇长。
都在厂里投了2-500不等的额度。
看到黄部长有大动干戈的迹象,邹临天赶紧拉着他进了旁边的办公室:“部长,这事不好办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