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 / 1)

邹临天从警卫手里接过一大摞图纸摆在桌子上:“所有的图纸和工艺细节都在这里,你们帮我设计一条年产一百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装在后面厂房里。”

欧洲佬差点没疯掉,现在这个世界美国一骑绝尘,今年生产了800万辆机动车,英国排第二,数字暴字跌到了78万辆,第三是西德。

此时的巴伐利亚,梅赛德斯都还在苦苦挣扎,你一开口就是一百万产量的生产线,虽然是摩托车发动机,但也太吓入了。

“慢慢来吧,下一批人马上也要到了,你们人手会越来越充足。”

好家伙,你的意思其实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吧?

现在欧洲经济一片哀嚎,中国的工作虽然离家远,但赚得多,生活条件好,工作舒心,已经有人在考虑是不是安定下来之后让家人也过来。

建新公司被邹临天指点活过来之后,第一时间就组装出了自己的摩托车,送了一部到中南海献礼,送了一部到工业发展局让邹顾问指导。

事后任书记和邹临天交流,邹临天摇了摇头:“在国内卖卖算了,虽然细节做得很好,抄的也是东大那边的经典车型,但稳定性太差了,

我怕出口败坏中国产品的名声。”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发动机上面,虽然运行寿命跟此时全世界的摩托车差不多,反正现在大家都烂。

但邹临天要的是精品,要的是树立起中国造的高端形象,药品电器都在添砖加瓦,你建新公司弄出去一个跟别人差不多的东西,那就是在跟工业发展局唱反调,建新公司的出口业务自然死翘翘了。

摩托车在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也代表着市场趋势,作为穿越者肯定要牢牢抓住。

作为打工人,是没有挑挑拣拣的权力的,别说欧洲人,就是三体人都没用。

邹临天交代了任务,他们只能想办法完成。

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又不是欧洲人没见过的东西,虽然产量大了点,但问题不大。

u班早汁德国佬竖起手掌:“半年时间开始调试。”

这时候的欧洲人还没有魔怔,邹临天还是放心的,反正也翻不上天去。

让欧洲人来搞,虽然自动化程度肯定赶不上东大那边现成的,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欧洲人能把每个岗位的工人都培训出来。

邹临天现在已经绝望了,中国现在认得字的就是宝贝。

不是主席在会上旗帜鲜明的强调,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工业化,工业发展局有比军队还高的人才优选权,他甚至连总部办公楼的那些办公人员都凑不齐。

想搞汽车自动化生产线?老老实实等欧洲佬帮忙培养技工,等绵阳的科学中心第一批天才毕业再说,这些人现在还在军队补文化课呢,1960年估计有希望。

年底要盘点今年的收获了,邹临天还一屁股事要办。

等来的队伍前面那个人把他吓了一跳:“黄部长?您怎么办亲自来了?”

黄克诚笑笑:“全员持股模式能否成功,关系到我们以后的道路到底怎么走,中央非常重视它们的健康发展,我自己带队来看一看,也要心里有个底。”

联合工作组去的第一个厂,就是最近的重庆沙坪坝区五金农具厂。

这个厂由沙坪坝区政府牵头,股东以沙坪坝区百姓为主,共计10432人。

投资最多的五百块钱,少的就五块钱,一起凑了差不多几十万。

现有职工757人,以石沱镇钢铁厂的电炉钢为原料,生产各式农具,如铁锹,锄头,犁铧等,五金工具以老虎钳,扳手,螺丝刀这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