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传媒之王(2 / 2)

“试点播出,又是新节目,台里给了优惠价。独家冠名,一期这个数。”胡刚比划了一个手势:“三期起签。如果效果好转入黄金档,价格可就得再议了。”

赵经理心里快速盘算着,三期就是十五万,还行:“成,胡主任,这冠名我们紫房子要了!”

“好!赵经理爽快!”

接着,胡刚又和王盛聊了聊联合赞助的事。

一顿饭下来,主要事情基本敲定:

紫房子以每期5万元价格获得独家冠名权,先签三期。

盛影传媒旗下“影像记忆”子品牌以每期2万元价格成为联合赞助商并提供价值6999元的准电影级婚庆录像作为嘉宾牵手成功,并成功结婚的奖品。

节目制作由京城台负责。

散席时,王长钿特意和王盛交换了联系方式:“王总,你对大众娱乐市场的嗅觉让我佩服。以后有机会多交流,《缘来是你》这个项目,我会用心做的。”

王盛笑笑:“我很期待王策划带来的节目呈现。”

“……”

饭局结束后,众人离开包厢。

胡刚揽着王盛的肩膀往外走,问王盛还要不要那批二手设备。

“胡主任,我明天安排人过去对接。”

“好。”

……

次日。

5月30日。

盛影传媒开了一个庆祝培训班全体学员结业的仪式。

总计107位培训班结业学员正式加入盛影传媒,签署劳务合同。

王盛让李婷婷邀请了《京城晚报》的记者周小斌过来采访。

……

傍晚。

《京城晚报》的生活版右下角,一个不算起眼却足够扎实的标题悄然出现:《北影厂子弟创业结硕果,“盛影传媒”一次性吸纳百余待业青年》。

记者周小斌的笔触平实而克制,简要报道了盛影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北影厂市场化试点,通过进一步扩展婚庆录像业务,成功解决了一批厂内待业子弟的就业问题。

文章提到了首批107名经过短期培训的学员正式签约上岗的情况,着重突出了“不等不靠、自谋生路”的改革精神,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初步兑现。

在96年下岗潮暗流涌动的背景下,这条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京城关心此事的特定圈层里泛起了些许涟漪。

有读者觉得这是条正能量的好新闻,也有读者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国企子弟近水楼台的特殊照顾。

……

然而,就在京城读者对这条“小新闻”反应平淡之时,遥远的南方,一场真正的媒体风暴正在酝酿成型。

五月二十八日鹿城图书馆那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见面会,经过一两天的发酵、写稿、送审、排版,终于在五月三十一日傍晚和六月一日的早间,于浙省各地主要媒体上集中爆发了!

《钱江晚报》在第二版显要位置刊出长篇通讯:《“天价婚礼”制造者从京城而来,抛出“先富者炫耀有限正义论”》。

文章详细记录了王盛在见面会上的发言,引述了他关于合法消费拉动经济、催生新产业、社会应包容多元化需求等观点,并配发了王盛在会场从容应答的照片。

笔调相对中立,但标题的冲击力十足。

《鹿城日报》则更贴近本地视角:《鹿城四十万婚礼震动四方,京城小伙坦言:消费亦是贡献》

报道侧重描述了婚礼现场的盛况和陈老板的满意之情,将王盛的“有限正义性”理论与鹿城本地的商业活力、先富群体的心态结合起来,引发了本地市民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杭城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观察》栏目,播出了长达五分钟的专题报道。

镜头里不仅有王盛侃侃而谈的画面,还穿插了婚礼的奢华场景、鹿城繁华的街景,以及街头随机采访市民的片段。

市民看法两极分化,有人羡慕称赞“有本事就该享受”,有人愤慨批评“为富不仁,带坏风气”,还有学者模样的嘉宾出面探讨“市场经济下的消费伦理”。

这些报道宛如一颗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浙省引发了巨大轰动!

“先富”、“炫耀”、“正义性”——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精准地戳中了社会转型期最敏感、最矛盾的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