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1)

临走之前,邹临天还是建议傅作义给机修车间多加点人,让这些人从递工具开始,如果有悟性好的,天天有练手的机会,这些人有个一年半载就能自己上手,将来不管是搞维修,还是去工程机械厂做工人,都比再开始培养要快。

“也不知道是什么家庭才培养得出这种孩子,虽然那种富家子弟的气质掩盖不住,脾气也不好,但做事就是有一种抓到手里就不放弃的劲头,手上也是真有东西。”

傅作义面对副手的话,摇了摇头“主席他们私底下已经说过多次,不要去猜测他的身份,也不要去打听。”

另一个副手看着远去的邹临天车队,也是摇了摇头“有人在说他派头大,出门车队十几辆,足足一个排的保卫人员,我这两天在外面看了一眼,车里面全是图纸规划图和各种仪器仪表,电台里面一天到晚的事就没断过,没这么多人打下手根本不行。”

傅作义呵呵一笑“有些事主席他们心里自然有数,这不是我们该操心的问题,我们只要把淮河治理好了,新中国历史上必然有我们一笔。”

傅作义也是玩机械化部队出身的人,当然清楚他现在手里几千台的先进机械设备代表着什么,不管谁有这个本事,主席他们都会把他当个宝贝一样看着,谁要是不知死活的去戳两下,恐怕整个书记处的怒火直接能把某些人烧成灰。

傅作义猜得不错,主席正在黄泛区农场筹备项目组对着项目部众人发火“你们的报告不是小邹同志卡的,是书记处的一致意见。”

项目组从成立起,一边按照中央的要求迁移人口,一边休整土地,建设水利设施,一边兴致勃勃的向中央申请拖拉机,化肥,小麦良种,收割机,准备大干一场,却不想申请直接被打了回来。

原因自然是东大那边给的意见,黄泛区因为有机质流失严重,盐碱含量高,不经过改造直接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不容乐观。

东大专家们给出的意见是种向日葵,然后秸秆打碎还田,这样种上几年之后土壤有机质增加,再考虑粮食作物不迟。

以新中国六亿左右的人口,粮食种植面积其实不太紧张,种植油料作物或者经济植物收益更高。

在传统农业中,粮食才是正经作物,向日葵这种东西种点边边角角得了,有人就在哪里阴阳怪气,说是不是掌握机械设备的小邹顾问不懂行瞎指挥。

几千万亩的土地不种粮食种向日葵,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番话把想赚东大钱想得脑袋都疼的书记们惹火了,小麦东大不管是自产还是进口都便宜得掉渣,好不容易找一个能卖点钱的作物,你们还闹妖蛾子。

主席这次来一是看工作进度,再就是批评他们这种思想。

批评完他们,主席又语重心长的说道“一斤葵花籽油抵两斤半面粉,咱们国家的百姓不光要吃饱,还要慢慢往吃好方向走,老百姓怕饿着,现在都是以种粮食为主,咱们国家就要想办法种其他作物作补充,而且现在黄泛区土地贫瘠,你们又是要良种又是要化肥拖拉机,投入这么大,到时候产量起不来,国家不是要亏本?向日葵可比小麦耐盐碱贫瘠多了,做事要因地制宜。”

主席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再也无话可说。

巡视一圈之后,主席又做了指示“你们今年的工作就是梳理水系,整治沼泽,修建水库,把水利建设做好,要做到旱不干,雨不涝。蒋介石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我们共产党人要把这里建设成花海油洋。”

刚赶到的邹临天拍着胸脯保证“工程机械马上拨付到位,明年的拖拉机种子化肥肯定也不会拖欠你们的。”

.b